问题 | 国际经济法是公法还是私法? |
释义 |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25条规定了根本违约的标准,即违约方预知并实际上剥夺了另一方根据合同有权期待的利益。根本违约需要满足受害人预期利益丧失、违约方和第三人能预知这种结果三个标准。这些规定解释了国际经济法中根本违约的含义。 法律分析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25条规定:“一方当事人违约的结果,使另一方当事人受到损害,并实际上剥夺了他根据合同规定有权期待得到的利益,即为根本违约,除非违反合同一方并不预知而且一个同等资格、通情达理的人处于相同情况中也没有理由预知会发生这样的结果.”根本违约的主要标准是受害人的预期利益的丧失,但这一标准不是单纯的受害方的主观标准,它还需要满足另外两个标准:违约方能预知这种结果和第三人能预知这种结果.以上就是一些有关于国际经济法的根本违约是什么意思的相关信息 拓展延伸 国际经济法的法律地位及适用范围 国际经济法是一门独立的法律体系,它在国际法中占有重要地位。国际经济法涵盖了国际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的法律规则和原则,旨在调整和规范国际经济交往。国际经济法既具有公法的特征,受到国际公共权力的调整和监督,也具有私法的特征,涉及私人主体之间的合同关系和权益保护。其适用范围广泛,涉及跨国公司、国际组织、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等各个层面。国际经济法的发展和适用需要综合考虑国际法的原则、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等多重因素,以促进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结语 国际经济法中的根本违约概念是确保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的重要标准。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25条的规定,根本违约发生时,违约方应当预知其行为会导致另一方受到损害并丧失其合同所期待的利益。此外,第三人也应当能够预知这种结果。国际经济法作为一门独立的法律体系,旨在调整和规范国际经济交往,涉及广泛的领域和各个层面。在发展和适用国际经济法时,需要综合考虑多重因素,以促进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2022修正):第四章 国际服务贸易 第二十七条 国务院对外贸易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依照本法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调整并公布国际服务贸易市场准入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2022修正):第四章 国际服务贸易 第二十四条 国务院对外贸易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国际服务贸易进行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2022修正):第一章 总则 第二条 本法适用于对外贸易以及与对外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 本法所称对外贸易,是指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和国际服务贸易。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