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监外执行是针对被判有期徒刑和拘役的罪犯,根据法律规定,由社区矫正机构执行的一种刑罚执行方式。被判死刑或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不得监外执行。罪犯在监外执行期间计算在刑期内,执行原因消失后,刑期未满应收监执行,刑期届满应及时释放。罚金可一次或分期缴纳,期满不缴纳将被强制缴纳,法院发现可执行财产应随时追缴。无法缴纳罚金的可申请延期、减免或免除,因此监外执行不需先交罚金。 法律分析 监外执行,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罪犯,由于其具有不宜收监执行的特殊原因,按照法律规定,由居住地社区矫正机构执行,在监外来执行刑罚的一种执行办法。但对于被判处死刑或者死刑缓期2年执行尚未减刑的罪犯,一律不准监外执行。如在执行过程中才发现上述情况,应由执行机关提出书面意见,报请主管的司法机关审查批准。罪犯在监外执行期间,应当计算在刑期以内。当监外执行的原因消失(如病愈、哺乳期满)后,如果刑期未满,仍应收监执行;如刑期届满,则应及时释放。罚金是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一次或者分期缴纳。期满不缴纳的,强制缴纳。对于不能全部缴纳罚金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时候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以执行的财产,应当随时追缴。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等原因缴纳确实有困难的,经人民法院裁定,可以延期缴纳、酌情减少或者免除。所以监外执行不用先交罚金。 拓展延伸 罚金缴纳要求及程序 罚金缴纳要求及程序通常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当一个人或组织违反法律规定时,可能会被要求缴纳罚金作为惩罚措施。缴纳罚金的程序一般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当局会向违法者发出罚款通知书,明确罚金金额和缴纳期限。接下来,违法者需要按时缴纳罚金,通常可以通过银行转账、现金支付或其他指定的缴纳方式进行。一旦罚金缴纳完成,违法者可以获得缴纳证明或收据作为凭证。若违法者未按时缴纳罚金,可能会面临进一步的法律后果,如增加罚款金额或采取其他执行措施。因此,遵守罚金缴纳要求及程序是确保合法权益的重要一步。 结语 罚金缴纳是一项重要的法律程序,用于惩罚违法行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违法者需按时缴纳罚金,并获得缴纳证明或收据作为凭证。未按时缴纳罚金可能面临进一步的法律后果。遵守罚金缴纳要求及程序是确保合法权益的重要一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二条【罚金数额的裁量】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情节决定罚金数额。《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罚金的缴纳】罚金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一次或者分期缴纳。期满不缴纳的,强制缴纳。对于不能全部缴纳罚金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时候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以执行的财产,应当随时追缴。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等原因缴纳确实有困难的,经人民法院裁定,可以延期缴纳、酌情减少或者免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