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法典对残疾人的保护有哪些 |
释义 | 民法典对残疾人权益保障体如下: 1、进一步完善了民事行为能力制度和监护制度。 2、充分肯定残疾人作为民事主体的平等地位,注重残疾人民事权利的平等保护。 3、强化了涉及残疾人的侵权责任划分。 4、强化了与残疾人有关的社会责任。 残疾当事人作为特殊群体,我国法律对其有特别保护,主要的方面如下: 1、在刑事诉讼中,凡被告人是盲、聋、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2、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依照《刑法》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3、智力、生理有缺陷的当事人,可以向法律服务机构申请法律援助,请求减免法律服务费用。 4、当事人为没有固定生活收入的残疾人时,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援助,请求对诉讼费用实行缓交、减交或免交。 5、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残疾人,因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与人发生争议进行诉讼时,由其监护人作为诉讼代理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残疾人,只能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6、残疾人的监护人在履行监护职责时,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能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 7、凡收养残疾儿童的,国家放宽收养条件,可以不受收养人无子女和只能收养一名子女的限制。 8、因人身损害致使受害人身体残疾的,受害人有权向致害人要求赔偿残疾用具费。 9、离婚时,生活困难的残疾人,有权要求对方给予适当的经济帮助。 10、遗嘱人处分自己的财产时,应当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残疾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否则,该遗嘱部分无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二十八条 法律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妇女、消费者等的民事权利保护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