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买精装房需要注意哪些陷阱 |
释义 | 陷阱一:虚假宣传、夸张成分大 据调查显示,房屋买卖过程中,开发商通过虚假宣传或者故意明显夸大事实来恶意引导消费者的行为不在少数,购房者往往在拿到房之后才发现现房与售楼员口头描绘的楼盘有着天壤之别。 不仅如此,一些楼盘推出的“VIP内部认购”活动也要多加小心,销售人员只告诉你以相对较低的价格提前选房,但不会告诉你其实一些内部认购的商品房实际上未取得预售证,不受法律保护,购房者的权益也无法得到保障。 陷阱二:提供虚假销控表 很多销售人员为了刺激购房者的购房意向,会故意将掺有水分的销控表在现场公示,虚假销控表的作用是为了增加购房者买房的紧迫感,再引导其选择某种指定户型产品,或者趁机提价,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陷阱三:装修和约定不符 交房的过程中购买者可能会发现很多问题,特别是对于精装房交易来说,材料使用问题、工程质量问题都是投诉率很高的。 那么,怎么来降低房产交易中的风险? 1、选择信誉高的开发商和楼盘 为了保证交易的安全性,买房是应该尽量选择信誉高的开发商和楼盘;或者选择现房、成熟地段的楼盘,这样交易风险会相对较小。 2、验房需要谨慎且全面 很多购房者都是初次置业,对于购房知识本就了解的不多,更别提自己验房了。然而验房却是买房过程中关键的一环,所以一定要聘请专业的团队来帮忙。其实,可能会出现的不只是类似墙面孔洞和地面开裂的问题,还有很多问题是肉眼很难发现的,需要借鉴一些专业的仪器。特别是对于精装房而言,容易出现的问题更多,验房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 3、学会利用法律维权 如果确实遇到有足够事实依据的问题,购买者应该首先使用法律武器,寻求法律保护,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一、商品房买卖的注意事项 购买一套称心如意的商品房,是很多人的愿望。但如果没有购房经验,不了解购房中存在的风险,很容易落入一些开发商设计的圈套。为了防范消费陷阱,减少消费纠纷,专家提醒广大购房者,在购买商品房时要注意开发商常用的七大圈套。 1、捂盘惜售。新楼刚开盘时,有一些开发商是先把位置不好的房子拿出来销售,好位置的房子反而被保留下来,然后每个月推出几套,其目的是为了在后期的销售中提高价格和便于销售。 2、样板房花招。样板间是购房者了解楼盘最直观的方式,是衡量房屋质量、结构的因素之一。但是,一些开发商有时会利用装修中的视觉误差来诱导消费者。建议购房者在看样板房时多考察房屋的结构和装修工艺、用料,把样板房作为自己装修的参考,而切莫原样照抄。 3、不要轻易交付定金。要在最终确定购买并签订购房协议后再交定金,否则你一旦改变主意,开发商以消费者违约为由不返还你的定金。 4、不要轻信开发商的广告宣传。要理性审视广告内容,并要求开发商把广告宣传的承诺写入合同约定条款。中国法院在裁定商品房纠纷时,是以合同为依据,而并不以广告宣传的内容为依据。 5、注意精装房究竟精不精。精装修的房子,免去了消费者购房后装修的麻烦,尽管房价不菲,还是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好感。但是,一些开发商推出的精装房,其装修用材明显与装修价格不符。建议消费者购买精装房时在合同中明确精装房的装修标准、所用材质、价格、质量标准、售后服务等内容,以免上当。 6、注意按揭贷款。一些开发商为了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在楼盘刚开始销售的时候,假借自己公司员工的名义,向银行办理按揭贷款以套取资金,然后再将这些房屋出售给消费者,并且往往要求消费者一次性付款。这种房子在办理产权证的时候,往往会有麻烦,甚至很长时间办不下来。 7、注意房屋面积。消费者应当特别注意合同中对房屋面积的约定。房屋建筑面积的准确值需要实际测量,而并非是使用面积与开发商单方确定的系数相乘的简单算法,这往往是很不准确的。一些开发商利用消费者难以测量出实际建筑面积的情况,往往单方面虚增系数值。对此,消费者要高度警惕,必要时,应请有法定资质的测量机构进行测量。 此外,当购房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及时与开发商进行交涉,如果交涉不成可带上相关证据到质量技术监督、工商、建委、房产局等行政部门申诉,也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