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国有股减持政策终止中的教训 |
释义 | 法律分析:在政府强烈支持作多的同时,投资者也要保持一份清醒的头脑。首先,经过二十余年的市场化改革,市场经济的基本体系已初步建立,市场的力量在增强,政府的力量在削弱,政府对市场的操控能力已大不如以前。比较普遍认同的看法是,政策推动虽然能改变短期的市场走势,但长期而言,市场自有其内在规律,政府对市场的长期趋势是无能为力的。其次,市场从去年6月份下跌以来,暴露了我国证券市场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许多是涉及证券市场发展的根本性制度,比如混乱的公司治理结构、虚假的财务信息、大肆圈钱却无回报,导致平均收益率逐年下降,这说明我国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不强,而这正是证券市场存在的合法性基础。虽然国有股减持是本次下跌的导火线,但主要原因还是市场不具有投资价值。停止国有股减持消除了市场大规模扩容的恐慌,维护了市场公平(国有股没有优先流通的权力),但并不能解决中国证券市场的根本性缺陷,原有的市场格局依然如故,即仍然是一个以投机为主的资金推动型市场。 法律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明确提出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方针: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指出:"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国有资产变现,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开拓社会保障新的融资渠道,充实社会保障基金。为国有股减持提供了政策依据,国有股减持包括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与非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