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是否会二次起诉? |
释义 | 刑事案件中,即使嫌疑人获得被害人的谅解书,仍可能被起诉。然而,在量刑阶段,法院会考虑减轻处罚。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88条,对于某些刑法规定的犯罪案件,如果犯罪嫌疑人真诚悔罪并通过赔偿、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自愿和解,双方可以和解。这适用于可能判处三年以下刑罚的民间纠纷引起的犯罪案件,以及可能判处七年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但五年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人不适用此程序。 法律分析 有了谅解书还是会被起诉,如果是刑事案件的嫌疑人有了被害人的谅解书,对于其犯罪行为还是会提起诉讼,但是在量刑的时候法院会酌情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法律客观: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八条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一)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二)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本章规定的程序。 拓展延伸 二次起诉的法律限制和条件 二次起诉的法律限制和条件通常依赖于具体的司法制度和相关法律规定。在许多司法体系中,二次起诉必须符合一些严格的要求。首先,原告必须能够提供新的证据或法律理由,以证明原判决存在错误或不公正。其次,二次起诉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限制内进行,以确保诉讼程序的正当性和稳定性。此外,一些司法管辖区可能要求原告在首次起诉未成功后,获得特定的许可或批准才能提起二次起诉。总之,二次起诉的法律限制和条件旨在平衡对司法程序的公正性和效率的考量,以保障诉讼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结语 正如法律客观所述,《刑事诉讼法》规定了被害人谅解书对犯罪嫌疑人的量刑影响。尽管有了谅解书,犯罪嫌疑人仍可能被起诉,但法院在量刑时会考虑从轻或减轻处罚。二次起诉的法律限制和条件因司法制度和相关法律规定而异,包括提供新证据或法律理由、时间限制和特定许可等。这些限制和条件旨在平衡公正性和效率,确保诉讼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四章 诉讼参加人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因同一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或者因同类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并经当事人同意的,为共同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四章 诉讼参加人 第二十九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同被诉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但没有提起诉讼,或者同案件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可以作为第三人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 人民法院判决第三人承担义务或者减损第三人权益的,第三人有权依法提起上诉。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