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人口普查常住人口认定方法改革 |
释义 | 提供资料:未满18周岁人员需提供户口薄和身份证;18周岁以上在校学生需提供户口薄、身份证和学籍证明;18周岁以上城镇非从业居民需提供户口薄和身份证;低保对象需提供户口薄、身份证和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 法律分析 提供资料(以下资料需附原件及其A4纸复印件): 未满18周岁的人员:《户口薄》(户口薄内所有成员资料均需复印)、《身份证》(16周岁以下人员未领身份证的可不提供)。 18周岁以上仍在全日制学校就读人员:《户口薄》(户口薄内所有成员资料均需复印)、《身份证》、所在学校开具的学籍证明。 18周岁以上城镇非从业居民:《户口薄》(户口薄内所有成员资料均需复印);《身份证》(复退军人需提供退伍或转业证件)。 低保对象:《户口薄》、《身份证》、《XX省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 拓展延伸 人口普查常住人口认定方法改革:促进数据精准性与社会公正性的探索 人口普查常住人口认定方法改革旨在通过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促进人口统计数据的精准性和社会公正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传统的人口普查方法已经难以满足精确统计的需求。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更科学、更准确的认定方法,以更好地反映人口的实际情况。这包括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提高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改革,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口的结构、分布和变化趋势,为政府决策、社会规划和资源分配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支持。同时,改革还可以减少数据的偏差和误差,提高统计数据的可信度和可靠性,确保社会公正和公平的实现。这一改革是对传统人口普查方法的创新和进步,将为我们提供更准确、更全面的人口信息,为社会发展和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有力支撑。 结语 通过人口普查常住人口认定方法的改革,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了解人口的结构、分布和变化趋势,为政府决策、社会规划和资源分配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支持。这一改革利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提高了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改革还可以减少数据的偏差和误差,提高统计数据的可信度和可靠性,确保社会公正和公平的实现。这一创新和进步将为我们提供更准确、更全面的人口信息,为社会发展和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有力支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户口登记。 第六条公民应当在经常居住的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一个公民只能在一个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