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主观: 一、宅基地可以抵押吗 《民法典》第三百九十九条:下列财产不得抵押: (一)土地所有权; (二)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土地的使用权,但是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除外; (三)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等为公益目的成立的非营利 法人 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公益设施; (四)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 (五)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 根据上述规定,宅基地是不允许抵押的。 二、 农村宅基地怎么抵押 所谓农村宅基地,是指按照我国法律法规的规定标准享受使用的、用于建造自己居住房屋的农村土地,这个权限仅为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符合规定的成员。根据我国的法律法规,我国农村居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且面积不能超过省或区市规定的标准,具体的标准还是要看各个省的情况和规定。我国法律明确禁止宅基地的抵押。 《民法典》第三百九十九条:下列财产不得抵押: (一)土地所有权; (二)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土地的使用权,但是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除外; (三)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等为公益目的成立的非营利法人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公益设施; (四)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 (五)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 三、 宅基地申报程序 (一)符合条件的村民提出用地申请; (二)村民小组、村委会讨论通过,并有80%以上社员签字同意; (三)国土房管所派员现场选址勘察; (四)申请人提交相关申报材料; (五)张榜公布; (六)乡镇人民政府审核; (七)国土房管所补审后上报县国土房管局审核; (八)上报县人民政府批准; (九)审批结果张榜公布; (十)下发建设用地批准证书; (十一)国土房管所会同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放线定界; (十二)国土房管所工作人员复核验收。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九十九条 下列财产不得抵押: (一)土地所有权; (二)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土地的使用权,但是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除外; (三)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等为公益目的成立的非营利法人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公益设施; (四)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 (五)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