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法院裁定终结执行是什么意思
释义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七条的规定,终结执行是指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不必要或不可能继续执行的情况下,可以裁定终结执行,从而结束整个执行程序。终结执行的情形包括:申请人撤销申请、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被执行人死亡且无遗产可供执行且无义务承担人、追索赡养费等案件的权利人死亡、被执行人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且无收入来源且丧失劳动能力,以及其他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终结执行的情形。
    法律分析
    所谓终结执行是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是指在执行过程中,如果出现不必要或不可能再继续执行的特殊情况,案件在没有执行完毕的情况下就可以裁定终结执行,从而结束整个执行程序《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终结执行:
    (一)申请人撤销申请的;
    (二)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的;
    (三)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担人的;
    (四)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案件的权利人死亡的;
    (五)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无收入来源,又丧失劳动能力的;
    (六)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终结执行的其他情形。
    拓展延伸
    "法律程序中的终结执行:解读和应用"
    法律程序中的终结执行是指在法律诉讼过程中,当一项判决或裁定被法院确认后,执行程序正式结束的阶段。在终结执行阶段,执行官将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判决或裁定的有效执行。这包括查封、扣押、拍卖财产以满足债务,或者通过其他手段追缴款项。终结执行的目的是保护法律权益,确保法院的决定得到有效执行。在实践中,律师和执行官需要熟悉相关法律规定,灵活运用各种执行手段,以实现终结执行的目标。通过解读和应用法律程序中的终结执行,可以确保司法制度的公正和效力,维护社会秩序和法律权威。
    结语
    终结执行是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特殊情况下结束执行程序的裁定。在终结执行阶段,执行官将采取必要措施确保判决或裁定有效执行,以保护法律权益。律师和执行官需熟悉法律规定,灵活运用各种执行手段,实现终结执行的目标。解读和应用终结执行有助于维护司法公正和效力,维护社会秩序和法律权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三编 执行程序 第二十一章 执行措施 第二百五十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
    人民法院扣留、提取收入时,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被执行人所在单位、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必须办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三编 执行程序 第二十一章 执行措施 第二百四十八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三编 执行程序 第二十章 执行的申请和移送 第二百四十七条 执行员接到申请执行书或者移交执行书,应当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并可以立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3 20:3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