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 -法律知识 |
释义 | 法律分析: 一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建立企业主导的产业创新生态,着力打造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新优势。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突破一批重大标志性技术、产品和装备。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建设工程,建设开放协同高效的共性技术平台。 二是要打造现代化的产业链。继续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瞄准关系到国计民生、国家安全、高技术战略性领域,实施产业链供应链强链补链。推动传统产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以及航空、航天、海洋等新兴产业领域,大力发展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掌握产业发展主动权。 三是推动制造业实现"三化"发展,即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加快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扩大高质量产品供给,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制造品牌。大力推动智能制造,建设智能工厂和智慧产业链,培育壮大智能服务新模式新业态。围绕着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发展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加快制造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构建绿色增长新引擎。 四是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加快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包括具有生态主导力的领航企业。实施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使这些大中小企业能够实现融通创新发展,提升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的产业链配套协作体系,加快培育形成一批世界先进制造业集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第三条 战略导向 “十四五”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握新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依据,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构建新发展格局则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提升供给体系的韧性和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必须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破除制约经济循环的制度障碍,推动生产要素循环流转和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必须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持续深化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拓展制度型开放,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必须强化国内大循环的主导作用,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共进。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