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法定婚龄和结婚年龄的区别 |
释义 | 关于的规定没有改变,仍维持法定结婚年龄,即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法定结婚年龄,是指法律规定的结婚的最低年龄。也就是说,男女双方不到这个年龄就不能结婚,只有达到或高于这个年龄才能结婚,至于结婚的最高年龄,则无限制。 婚姻的性质和特点,要求男女当事人必须达到适婚年龄,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具备必要的生理和心理条件,才能在处理婚事时做出判断,才能在婚后承担对家庭、子女和社会应尽的责任。确定的男二十二周岁、女二十周岁的法定结婚年龄,既考虑了男女青年的身心发育,又考虑了国家控制人口,城乡群众的接受程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定婚龄是结婚的最低年龄,并不是最佳年龄,从医学的角度看,最佳结婚年龄男方应为25~27岁,女方为23~25岁,18岁以下及35岁以上孕妇所生的婴儿患“先天性愚型”者比适龄孕妇所生婴儿患病率高数10倍,而且,青春期孕妇易患高血压、风湿热、心脏病、肾脏病等10多种合并症,临产和分娩时又容易出现产前子痫、产程延长、出血、胎盘早剥等,不仅孕妇死亡率高,而且新生儿中低体重儿及死于1岁以下的婴儿占6%,是非青春期孕妇所生婴儿死亡率的24倍。 男女生法定结婚的年龄在法律上有明确的规定,相关情况的认定上,是可以由男女双方在办理结婚时的相关依据,特别是不符合上述标准的男女是无法办理结婚登记的,如果对相关标准的认定不清楚的,可以咨询婚姻登记管理部门。 一、无效婚姻的内容是 所谓婚姻无效,是指欠缺婚姻成立的法定条件而不发生法律效力的违法婚姻。无效婚姻并不是婚姻的一个类型,只是说明借婚姻之名而违法结合的一个特定概念。它不具有婚姻的法律效力。《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第一千零五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 (一)重婚 重婚违反了我国一夫一妻的婚姻家庭制度,严重违背了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影响家庭稳定和社会安定,冲击计划生育政策,导致腐败,败坏党风,因此《民法典》明确规定重婚(即指重婚者的第二个婚姻)是无效婚姻。 (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 男女近亲结婚,很容易把双方精神上和肉体上的弱点和缺点集中起来,遗传给下一代,有损于下一代的健康。 (三)未到法定婚龄的 《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七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民法典》确定的男二十二周岁、女二十周岁的法定结婚年龄,既考虑了男女青年的身心发育,又考虑到国家控制人口的政策,城乡群众的接受程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