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保密期限最长多少年 |
释义 | 国家保密期限: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不超过十年。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自标明的制发日起算,不能标明制发日的国家秘密,自通知密级和保密期限之日起算。 一、我国犯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的情节如何认定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为情节严重,应予立案: 1、泄露绝密级国家秘密1项(件)以上的; 2、泄露机密级国家秘密3项(件)以上的; 3、泄露秘密级国家秘密4项(件)以上的; 4、违反保密规定,将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或者计算机信息系统与互联网相连接,泄露国家秘密的; 5、泄露国家秘密或者遗失国家秘密载体,隐瞒不报、不如实提供有关情况或者不采取补救措施的; 6、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二、全国保密资质分哪几类? 保密资质分为三个等级,绝密、机密、秘密三级。一、一级保密资格承担绝密级项目总体和分系统科研生产使命,二、二级保密资格具备承担机密级项目科研生产使命的资格;三、三级保密资格具备承担秘密级项目科研生产使命的资格。 三、非法持有国家绝密文件罪构成要件有哪些 非法持有国家绝密文件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对象是国家保守秘密制度; 2、犯罪对象仅限于属于国家绝密级和机密级的秘密物品; 3、客观上表现为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绝密、机密的文件或者其他物品,拒绝说明来源和用途的行为; 4、犯罪主体是年满十六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包括中国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5、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国家秘密保密期限的规定》第三条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有特殊规定外,绝密级事项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事项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事项不超过十年。保密期限在一年及一年以上的,以年计;保密期限在一年以内的,以月计。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自标明的制发日起算,不能标明制发日的国家秘密,自通知密级和保密期限之日起算。 《国家秘密保密期限的规定》第五条根据主管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有关中央国家机关可以对保密范围中的某类事项规定保密的最短期限;有关机关、单位在确定、变更该类事项的保密期限或者决定解密时,不得短于规定的最短期限。确需使保密期限短于规定的最短期限的,应当上报有关中央国家机关批准;有关机关应当在接到报告的三十日内作出答复。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