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犯罪目的和动机是什么意思 |
释义 | 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希望通过实施犯罪行为达到某种危害社会结果的心理态度,也就是危害结果在犯罪人主观上的表现。 犯罪动机是指刺激、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或思想活动,它回答犯罪人基于何种心理原因实施犯罪行为,故动机的作用是发动犯罪行为;说明实施犯罪行为对行为人的心理愿望具有什么意义。 一、共同犯罪主观条件是什么 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首先,有共同犯罪的认识因素: 1、各个共同犯罪人不仅认识到自己在实施某种犯罪,而且还认识到有其他共同犯罪人与自己一道在共同实施该种犯罪; 2、各个共同犯罪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他人的共同犯罪行为结合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认识到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与共同犯罪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其次,有共同犯罪的意志因素: 1)各共同犯罪人是经过自己的自由选择,决意与他人共同协力实施犯罪; 2)各共同犯罪人对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都抱有希望或者放任的态度。 二、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构成要件如下: 1.主体要件。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二人以上。 2.客观要件。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是指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所谓共同犯罪行为,是指各犯罪人为追求同一危害社会结果,完成同一犯罪而实施的相互联系、彼此配合的犯罪行为。 3.主观要件。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是指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所谓共同的犯罪故意,是指各共同犯罪人通过意思联络,认识到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决意参加共同犯罪,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三、犯罪未遂必须具备什么特点 犯罪未遂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犯罪起点不是犯罪行为的起点,而是犯罪行为的起点。开始标志着犯罪行为进入实施阶段,行为人的行为是实施行为,开始本身就是实施行为的一部分。开始标志着准备阶段已经结束,但开始并不是准备阶段的终点,因为许多犯罪在准备行为实施后,由于某种原因尚未开始实施; 2、犯罪未成功是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区别的基本标志; 3、犯罪失败是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是指始终违背犯罪人意志的原因,客观上使犯罪不可能成功,或者使犯罪人认为不可能成功,被迫停止犯罪。在犯罪未遂的情况下,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意愿没有改变或放弃;行为人追求的结果不是因为行为人放弃了犯罪,而是因为某种原因,行为人追求的结果没有发生;这个原因违背了行为人的初衷,与其犯罪意志相冲突。 犯罪未遂的上述三个特征使其不同于犯罪准备、犯罪既遂和犯罪中止;只有同时符合上述三个特征,才能建立犯罪未遂。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