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停工停产需要履行什么程序 |
释义 | 停工停产需要履行程序。具体如下: 1、向全体劳动者说明情况,包括停工停产的原因、期限、期间的工作安排及薪酬待遇(如:第一个周期按约定支付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发放市最低工资); 2、听取劳动者的意见,并予以解答; 3、作出停工停产的决议并通知全体劳动者; 4、更稳妥而言,可以向所在地劳动保障部门反映情况,在劳动保障部门指引下做好预案,并将职工异常情况随时报告劳动保障部门,共同确保停工停产期间的企业秩序与社会秩序的和谐安定。 企业停工停产期间职工的工资待遇问题解决方式如下: 1、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2、劳动者没有提供正常劳动,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生活费。生活费标准按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办法执行。 企业停工停产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发生企业停工停产的原因必须是客观的,不能是用人单位主观原因。实践中,一些企业为了达到让员工自己离职而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目的,滥用停产停工,通过对员工放假降低员工的工资水平的方式变相逼迫员工自己离职; 2、必须达到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程度。劳动合同的履行需要具体一系列的条件,否则,劳动合同的履行将无法进行; 3、停产停工后有恢复经营的可能性。停工停产的目的是为了恢复生产经营,如果因为这次事故导致完全不能恢复生产经营的,则应当终止劳动合同,如果尚能恢复生产经营,则可以适用关于停工停产的规定。 综上所述,停工停产需要履行程序,向全体劳动者说明情况,包括停工停产的原因、期限、期间的工作安排及薪酬待遇(如:第一个周期按约定支付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发放市最低工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