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主观: 常见的环境污染有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噪(音)声污染、农药污染、辐射污染、热污染。 环境污染的分类: 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 按属性分:显性污染,隐性污染。 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 按造成环境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电磁波污染等) 固体废物污染 、液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规定, 污染环境罪 是指违反防治环境污染的法律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后果严重,依照法律应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三条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