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法定休息日是哪些 |
释义 | 法定休息日: 元旦放假1天(1月1日); 春节放假3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 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法定休息日,顾名思义,合法的休息时间。这并非现在才有,在中国汉代就有官员每过5日休息一次的规定,后经唐朝明朝等的不段变化,每年都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休息日。我国对此有明确的规定。 休息休假时间是劳动者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任职期间内,不必从事生产和工作而自行支配的时间。 休息日标准。休息日又称公休假日,是劳动者满一个工作周后的休息时间。劳动法第38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天。1995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修改《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决定》(国务院令第174号)规定,我国职工的休息时间标准为工作5天、休息2天。该决定同时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统一的工作时间,星期六和星期日为周休息日;企业和不能实行国家规定的统一工作时间的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周休息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44条第3项规定:“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工资支付暂行条例》第13条第3项亦规定:“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节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百分之三百支付劳动者工资。”后者使用的词语为“法定休假节日”。结合我国其他有关劳动法律法规规定,应当认为“法定休假日”和“法定休假节日”是同一词。总之,凡是用人单位在法定休假日(法定休假节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应当支付不低于正常工作时间工资300%的工资报酬,不得补休。 《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国务院令第174号)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统一的工作时间,星期六和星期日为周休息日。而且在《劳动法》中还规定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在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工资报酬标准是不一样的。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星期六和星期日不属于国家法定节假日范畴。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