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在社交媒体上遭受攻击和谩骂是一种不良社交行为,但并未有法律明确规定其赔偿标准。需要注意的是,在社交媒体上侮辱、散布谣言、诽谤他人等行为均涉及到侵犯他人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民事权益。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五条:“侵害他人名誉、荣誉、隐私、个人信息等人格权利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包括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 2.《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在公共场所或者其他公共场合,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警告或者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处罚金:…损毁公共设施或者他人财物;散布虚假恐怖信息或者谣言;侮辱、诽谤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3.《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十二条:“互联网用户及其提供者不得利用互联网制作、复制、发布、传播以下信息:…捏造事实损害他人名誉、隐私等合法权益的;侮辱或者诽谤他人的;恶意炒作,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 因此,为避免在社交媒体上被攻击和谩骂,我们应该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理性言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如果遭遇网络攻击和谩骂,可以向相关平台进行举报和投诉,或者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