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信托法颁布于哪一年 |
释义 | 根据相关规定,信托法于2001年4月28日公布,同年10月1日实施。 信托本质上是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之间关于财产转移和财产管理的法律关系,其应用离不开法律的保障。我国信托业随着改革开放于1979年恢复营业,但在信托法出台前,信托业发展缺乏坚实的法律支撑,发展方向也长期模糊不清。信托法的出台,明确了法律关系,校准了市场定位,规范了各方行为,在促进我国信托业健康发展、保护信托当事人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一是明确了信托法律关系。信托法首次定义了信托关系,将源于西方的信托制度正式引入我国,与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等共同构成规范我国金融基本制度的法律体系。信托法明确了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之间的法律关系,赋予了信托制度所有权与受益权相分离、财产独立、风险隔离、长期连续、管理灵活等特点,为信托公司开展信托业务提供了法律依据。20年来,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等资产管理业务、资产证券化等直接融资业务、家族信托等财富管理业务等各类基于信托关系的信托业务相继开展,规模和业务种类不断增加,信托已经成为金融市场和经济生活中常见常用的基础性法律工具。 二是校准了信托市场定位。信托法出台前,由于缺乏法律基础,信托公司开展的信托业务大部分是基于债权债务关系的信托存款、信托贷款或者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的信托投资等业务,实质上是高度银行化的综合经营试验田。信托法出台后,监管部门依据信托法颁布信托公司管理办法等监管规章,明确信托公司主要经营信托业务的功能定位。各家信托公司积极探索信托业务实践,受托资产规模稳步增长,信托业务收入在盈利结构中的占比逐步提升,为投资者创造了可观的信托收益,成为信托制度应用的重要开拓者和实践者。截至2020年末,信托公司受托管理的信托资产余额20.49万亿元,2020年全年实现信托业务收入869.09亿元,占全部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七成。 三是规范了信托各方行为。信托法明确了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等信托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对信托活动全流程进行了规范,为资产管理等金融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了法律基准。信托法明确受托人应当以信任为基础开展业务,坚持信托目的的正当性要求,对委托人诚实守信,以受益人合法利益最大化为导向处理信托事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 第一条 为了调整信托关系,规范信托行为,保护信托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信托事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