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主观: 一、 民法典关于紧急救助的责任豁免的规定 民法典规定,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 民事责任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第一百八十四条: 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二、 民事责任的分类 1、债务不履行的民事责任与侵权的民事责任。 根据民事责任发生的原因,民事责任可分为债务不履行的民事责任与侵权的民事责任。 债务不履行的民事责任,是指因债务人不履行已存在的债务而发生的民事责任。 侵权的民事责任,是指因实施侵权行为而发生的民事责任。 2、履行责任、返还责任和赔偿责任。 根据民事责任的内容,民事责任可分为履行责任、返还责任和赔偿责任。 履行责任,是指责任人须履行自己原负担的债务的责任。 返还责任,是指以返还利益为内容的责任。 赔偿责任,是指以赔偿对方损害为内容的责任。 3、 按份责任 与连带责任。 根据承担民事责任一方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民事责任可分为按份责任与连带责任。 按份责任,是指责任人为多人时,各责任人按照一定的份额向债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各债务人之间无连带关系。 连带责任,是指债务人为多人时,每个人都负有清偿全部债务的责任,各责任人相互间有连带关系。 4、财产责任与非财产责任 根据民事责任的内容有无财产性,民事责任可分为财产责任与非财产责任。 财产责任,是指直接以一定的财产为内容的责任,如返还财产,赔偿损失。 非财产责任,是指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的民事责任,如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三、 共同侵权的 民事责任 第一、赔偿损失。即指行为人违反民事义务致人损害后,以其财产赔偿受害人所受的损失。这是适用最广泛的承担责任方式。 第二、返还财产。即指侵权行为人将其非法占有或获得的财产移转给原所有人或其他合法的权利人。 第三、恢复原状。即指使受害人的财产恢复到受侵害之前的状态。 第四、停止侵害。即指侵权行为人终止其正在进行或者延续的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五、排除妨碍。即指侵权行为人排除由其行为造成的妨碍他人权利正常行使和利益实现的客观事实状态。 第六、消除危险。即指侵权行为人消除由其行为引起的现实存在的某种可能对他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紧急事实状态。 第七、消除影响。即指侵权行为人在其行为造成不良影响的范围内消除对受害人的不利后果。 第八、恢复名誉。即指侵权行为人采取适当方式使受害人的名誉恢复到未受损害之前的状态。 第九、赔礼道歉。即指由侵权行为人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向受害人承认错误,表达歉意的承担责任方式。民法典出台了关于紧急救助的相关规定之后,对于我们的社会风气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促进。同时也避免了做好事反被讹的情况的出现。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一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