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外汇风险管理的方法有哪些 |
释义 | (一)换算风险。 由于跨国公司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国际化,其国外子公司经营成果和资产负债用当地货币进行计量。但是,跨国公司的股东和金融市场要求的不是以当地货币而是以本币来计量。所以,跨国公司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需将外币换算成本币。由于汇率变化不定,换算时所用的汇率可能与入账时的汇率不同,这就产生了汇兑损益。承受转换风险的资产与负债就称为暴露资产和暴露负债。在外汇风险管理(风控网)中,由于暴露资产和暴露负债的风险可以相互抵消,故公司的总转换风险就取决于暴露资产与暴露负债之间的差额。转换风险亦称会计风险,指的是由于有关货币汇率的变化而当本国货币(或报告货币,下同)升值、东道国货币贬值时,企业现有资产和负债用本国货币表示的数额都将下降;当本国货币贬值、东道国货币升值时,企业现有资产和负债转换成本国货币的数额都将提高;在企业为净贷方的情况下,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净现有资产价值随本国货币对东道国货币的贬升而增减;在企业为净借方的情况下,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净资产随本国货币对东道国货币比值的升贬而增减。 (二)交易风险。 交易风险是指汇率变动对已达成契约的影响,从而造成以外币计价的在不久将来结账的资产或债务发生外汇损益的可能性。它包括以下几种基本情形: 1.已结交易风险。即以信用为基础延期付款的已结外币应收应付账款,因交易发生至实际结算期间的汇率已发生了变化而引起的风险。 2.以外币计价的借贷款项在到期时,由于汇率可能发生变化而带来的风险。 3.待履行的远期外汇合同的一方,在合同到期时由于外汇汇率的变化而可能发生的风险。 严格地说,交易风险和换算风险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因为,公司资产负债表上的一些科目,如借贷款项和应收应付科目,已经包括换算风险的一部分。 (三)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汇率变化对公司“未来”国际经营盈利能力的影响程度,是指汇率变化与价格的综合变动对跨国公司未来产品价格、成本和数量的影响,从而最终引起跨国公司未来现金流量的变化。 经营风险不限于实际汇率变动对具体某笔外币交易价值的影响,而是汇率变动对公司整个经营活动的影响。由于汇率的变动与价格变动是紧密相连的,它们对于跨国公司经营活动的影响也表现出某种程度的相互抵消。例如,某公司的出口收入由于出口国的货币升值而增加,但是,与货币升值相伴随的进口国物价下跌又可能压低公司的出口价格,从而部分地抵消了由于汇率变动而增加的收益。所以,必须把汇率和价格的变动综合起来考察汇率变动对公司经营活动的影响经营风险的另一个特点是它不只重视汇率波动带来的一时得失,更重要的是要考察汇率变动的长期动态效应。 外汇风险管理的主要办法有: (1)采用货币保值措施。 买卖双方在交易谈判时,经协商,在交易合同中订立适当的保值条款,以防止汇率变化的风险。在外汇风险管理中,货币保值措施主要有黄金保值条款、硬货币保值条款和一篮子货币保值条款。 (2)选择有利的计价货币。 应遵从以下原则:第一,在实行单一货币计价的情况下,付款使用软货币,收款使用硬货币。软货币就是趋于贬值或贬值压力较大的货币。硬货币就是趋于升值或币值稳定的货币。第二,在进出口贸易中,以多种货币作为计价结算货币,使各种货币的汇率变动风险互相抵消。第三,在贸易实务中,通过协商、谈判等方式尽可能地用本币进行支付,即出口商获得本币资金,进口商用本币支付货款。 (3)提前或延期结汇。 在国际收支中,企业通过预测支付货币汇率的变动趋势,提前或延迟收付外汇款项,来达到抵补外汇风险管理的目的。 (4)进、出口贸易相结合。 一是对销贸易法,把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联系起来进行货物交换。二是自动抛补法,在某进出口商进行出口贸易的同时,又进行进口贸易,并尽量用同种货币计价结算,设法调整收、付汇的时间,使进口外汇头寸轧抵出口外汇的头寸,以实行外汇风险管理的自动抛补。 (5)利用外汇衍生产品工具。 如签订远期外汇交易合同,即进出口企业在合同签订后,把用外汇计价结算的应付或应收款同银行叙做远期买进或卖出外汇货款的合同,通过锁定汇率波动来进行外汇风险管理,消除外汇风险。 一、利率指标解读 利率水平对外汇汇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利率是影响汇率最重要的因素。我们知道,汇率是两个国家的货币之间的相对价格。和其他商品的定价机制一样,它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所决定。外汇是一种金融资产,人们持有它,是因为它能带来资本的收益。 人们在选择是持有本国货币,还是持有某一种外国借币时,首先也是考虑持有哪一种货币能够给他带来较大的收益.而各国货币的收益率首先是由其金融市场的利率来衡量的。 某种货币的利率上升,则持有该种货币的利息收益增加,吸引投资者买入该种货币,因此,对该货币有利好(行情看好)支持;如果利率下降,持有该种货币的收益便会减少,该种货币的吸引力也就减弱了。因此,可以说"利率升,货币强;利率跌,货币弱"。 从经济学意义上讲,在外汇市场均衡时,持有任何两种货币所带来的收益应该相等,这就是:Ri=Rj(利率平价条件)。这里,R代表收益率,i和j代表不同国家的货币。如果持有两种货币所带来的收益不等,则会产生套汇:买进A种外汇,而卖出B种外汇。 这种套汇,不存在任何风险。因而一旦两种货币的收益率不等时,套汇机制就会促使两种货币的收益率相等,也就是说,不同国家货币的利率内在地存在着一种均等化倾向和趋势,这是利率指标对外汇汇率走向影响的关键方面,也是我们解读和把握利率指标的关键。 例如,1987年8月后,随着美元下跌,人们争相购买英镑这一高息货币,致使在很短的时间内英镑汇率由1.65美元升至1.90美元,升幅近20%。为了限制英镑升势,在1988年5-6月间英国连续几次调低利率,由年利10%降至7.5%,伴随每次减息,英镑都会下跌。但是由于英镑贬值过快、通货膨胀压力增加,随后英格兰银行被迫多次调高利率,便英镑汇率又开始逐渐回升。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巨大,大大超过国际贸易额,表明金融全球化的极大发展。利率差异对汇率变动的影响比过去更为重要了。当一个国家紧缩信贷时,利率会上升,征国际市场上形成利率差异,将引起短期资金在国际间移动,资本一般总是从利率低的国家流向利率高的国家。 这样,如果一国的利率水平高于其他国家,就会吸引大量的资本流入,本国资金流出减少,导致国际市场上抢购这种货币;同时资本账户收支得到改善,本国货币汇价得到提高。反之,如果一国松动信贷时,利率下降,如果利率水平低于其他国家,则会造成资本大量流出,外国资本流入减少,资本账户收支恶化,同时外汇交易市场上就会抛售这种货币,引起汇率下跌。 在一般情况下,美国利率下跌,美元的走势就疲软;美国利率上升,美元走势偏好。从美国国库券(特别是长期国库券)的价格变化动向,可以探寻出美国利率的动向,因而可以对预测美元走势有所帮助。如果投资者认为美国通货膨胀受到了控制,那么在现有国库券利息收益的吸引下,尤其是短期国库券,便会受到投资者青睐,债券价格上扬。 反之,如果投资者认为通货膨胀将会加剧或恶化,那么利率就可能上升以抑制通货膨胀,债券的价格便会下跌。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美国在存在着大量的贸易逆差和巨额的财政赤字的情况下,美元依然坚挺,就是美国实行高利率政策,促使大量资本从日本和西欧流入美国的结果。美元的走势,受利率因素的影响很大。利率决定理论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论是建立在对利息的来源和本质准确把握的基础上。马克思揭示,利息是贷出资本的资本家从借入资本的资本家那里分割出来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而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利息的这种质的规定性决定了它的量的规定性(利息的这种质的规定决定了它的量的规定),利息量的多少取决于利润总额,利息率取决平均利润率。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在平均利润率与零之间,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利润率;二是总利润在贷款人和借款人之间进行分配的比例。 这一比例的确定主要取决于借贷双方的供求关系及其竞争,一般来说,供大于求时利率下降;供不应求时利率上升。此外,法律、习惯等也有较大作用。马克思的理论对于说明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利率决定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西方的利率决定论大都着眼于供求对比关系的分析,认为利率是种价格。其分歧在于什么样的供求关系决定利率。如马歇尔的实际利率论就强调非货币的实际因素--生产率和节约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生产率由边际投资倾向表示,节约用边际储蓄倾向表示。 投资量是利率的减函数,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利率的变化则取决于投资量和储蓄量的均衡点;凯恩斯的货币供求论认为决定利率是货币因素而非实际因素。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