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口腔治疗师证国家承认吗 |
释义 | 口腔治疗师是近几年依据《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及口腔行业现状设立的新兴职位,经过相关组织和协会调查发现,该岗位的设立大大减轻了执业医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执业医师的工作效力,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和青睐,部分试点省份达到了理想的效果。该证书由卫生部下属单位全国中医药卫生人颁发。 二、助理医师独立执业如何处罚 对诊所: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对医师: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举办诊所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一)个人举办诊所的,应当具有类别《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三年,或者具有《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举办诊所的,诊所主要负责人应当符合上述要求;(二)符合《诊所基本标准》;(三)诊所名称符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四)符合环保、消防的相关规定;(五)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三、医疗损害责任的承担主体怎么确定 1、发生医疗损害,由医疗机构代替医务人员对患者负责 (1)民法典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是,则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该条规定从总体上明确了向患者赔偿和主体是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对其医务人员所造成的损害承担的是一种替代责任。 (2)医疗机构承担替代责任的条件:第一,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须有隶属或雇佣关系,医务人员必须和医疗机构有行政灵性关系或者劳动关系。第二,医务人员应当是在依法履行诊疗义务。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必须是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为了履行法定的救死扶伤义务而进行的职务行为。对于医务人员实施的与职务无关的个人行为,由医务人员自己负责,医疗机构不承担替代责任。 2、非法行医损害责任主体的认定 非法行医就是违反医疗法律法规之许可从事的一种医疗违法行为。在医疗卫生法律法规意义下,除无证行医外,医疗机构及个人均可成为非法行医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执业医师法》第39条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开办医疗机构行医或者非医师行医的,属于医疗行政管理上的非法行为。非法行医主要包括两种情形:一是未经批准擅自开办医疗机构行医;二是非医师行医。 (1)没有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的人员非法行医,责任主体应当是行为人本身。民法典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根据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的,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没有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证》的机构雇佣未取得《医师执业证书》的人员,责任主体是该机构。民法典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 3、执业医师在非执业地点从事医疗活动责任主体的认定 《执业医师法》第14条规定:“医师经注册后,可以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 《执业医师法》第17条规定:“医师变更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等注册事项的,应当到准予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依照本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办理变更注册手续。”因此,医师非经变更注册不得私自改变执业地点。 民法典:“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是,则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医师在非注册的地点从事医疗活动造成损害承担责任的主体应当为该医疗机构,而不是由医师本人承担赔偿责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