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正镶白旗属于什么风险地区 |
释义 | 截止2022年12月为止,正镶白旗的锡林郭勒盟地区目前没有低、高风险区域,都是常态化防控区。 疫情的高或低风险等级地区划分标准是什么 一、风险区域划定标准 1、高风险区域:原则来说将阳性感染者居住场所,以及走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活动地和工作地等区域,划分为高风险区域,高风险区的单位划定一般都是楼栋、单元,不能随意扩大;在疫情传播风险不明确或是存在社区广泛传播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扩大调整高风险区划定范围; 2、低风险区:高风险区域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是为低风险区域。 二、防控措施 1、对于高风险地区实行封控措施,即:足不出户、上门服务。 2、低风险区域实施防范措施,需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聚集”。 第三、解除标准 1、高风险地区:无新增感染者连续5天,改为低风险区。高风险区符合条件的要及时解封。 2、低风险区:所在县(区、市、旗)没有高风险区域,低风险区域调整到常态化防控。 四、外溢风险人员管控 1、高风险区域:高风险区外溢人员隔离管控要求为居家隔离7天,期间不得外出、赋码管理。在居家隔离第1、3、5天,还有第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2、低风险区:流入地对有低风险区7天旅居史的人3天之内完成2次核酸检查,即三天两检。 注:风险区外溢人员管控措施适用于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流动人员,各省辖区内高风险区和中风险区外溢人员管理措施由各地制定。 最新疫情高中低风险等级区域的健康码颜色说明 一、三种健康码颜色 持有绿色健康码代表体温检测后无异常而且做好个人防护工作的状况下,可正常出入; 黄色健康码则表示要持码者实行居家健康监测,非必要不外出,限制进出公共场所; 红色的健康码代表持码者要实施居家隔离或是集中隔离7天。 二、健康码的颜色变化 健康码三种颜色会按照持码人员进出的疫情高中低风险地区而改变颜色。 1、持绿码者在没有特殊情况的条件下进到低风险地区,健康码是不会变色的,即显示正常的绿色;若持有绿码者进入到高或中风险区域后,待够一个小时,而且手机能够正常的收到通讯漫游信息,这样健康码会自动变换颜色,由原来的绿码变换为黄码或是红码。 2、持黄码或红码者进入到低风险区后,只要打开手机就会自动的记录到达低风险地区时间,等隔离7天之后且持健康码者没有成为密接者或新冠病例,则健康码就会自动转变为绿色健康码。 3、若持码人员成为了密接者或者是确诊的病例,经持码人自己把信息上报给赋码公司平台后,那么赋码平台就会把持码人的绿码转变为红色。 4、若是持码人确诊为病例和疑似病例,那么自病愈出院当日开始7天后,赋码公司平台会把持码人员的红色健康码转变为绿色健康码;对于密切接触者,从接触那天开始到7天以后,倘若没有成为病例,那么由赋码平台把红色健康码转为黄色健康码,居家监测3天后,就可以转为绿码。 法律依据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关于印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核酸检测实施办法》等4个文件的通知》 新冠肺炎疫情风险区划定及管控方案 (一)高风险区。 1.划分标准。原则上将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为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在疫情传播风险不明确或存在广泛社区传播的情况下,可适度扩大高风险区划定范围。风险区域范围可根据流调研判结果动态调整。 2.防控措施。实行封控措施,期间“足不出户、上门服务”。封控期间发现新的感染者,由当地联防联控机制组织开展风险研判,按照“一区一策”要求,可将原封控区域全部或部分延长封控时间。 3.解除标准。高风险区连续5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且第5天风险区域内所有人员完成一轮核酸筛查均为阴性,降为低风险区。符合解封条件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 (二)低风险区。 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划定为低风险区。实行“个人防护、避免聚集”,离开所在城市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所有高风险区解除后,县(市、区、旗)全域实施常态化防控措施。 (三)风险区划定的主要考虑因素。 高风险区、低风险区的划定由地市级疫情防控指挥部门组织专家组根据疫情传播风险的大小进行划定,省级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靠前指挥并给予专业指导支持。具体可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居住条件、居住环境、居住地周边的自然屏障(公路、河流、山川等)。 2.相关区域内人群防护情况、人群聚集情况、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与其他人员接触的频繁程度。 3.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工作、活动的时间、范围以及相关场所的密闭性、通风情况。 4.疫情发现后开始调查时间的间隔长短等。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