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民法典规定的财产权有哪些
释义
    财产权既包括物权、债权、继承权,也包括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
    财产权是指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民事权利,可以金钱计算价值,一般具有可让与性,受到侵害时需以财产方式予以救济。财产权是人身权的对称。它具有物质财富的内容,一般可以货币进行计算。财产权包括以所有权为主的物权、准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
    财产所有权的四种权能:
    1、占有和占有权。占有是主体对于物基于占有的意思进行控制的事实状态,是对物的一种事实上的控制。占有人必须具有占有的意图,占有人事实上控制或管领了某物,占有常常形成一种法律关系。占有具有很重要的法律意义,即使不能形成权利的占有,在法律上也可获得保护。根据占有人是否有权占有某物,可分为有权占有和无权占有,无权占有通常可以分为二类: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
    2、使用权。使用权是指民事主体按照财产的性能对其加以利用,以满足生产或生活的某种需要。占有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物的使用价值或增值价值。因此不管是所有人还是非所有人,他们占有财产,最终是为了对财产有效地利用或从中获得经济上的利益。这种利用财产的权利,就是使用权;
    3、收益权。收益权是指从财产上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的权利。在民法上收益主要是指孳息,孳息是指财产上产生的收益,孳息分为天然孳息跟法定孳息;
    4、处分权。处分权是所有人对财产(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进行消费和转让的权利。处分权是由物具有交换价值决定的,法律上的处分意味着物的转让。处分权决定了财产的归属,它是所有权区别于他物权的一个重要特征。
    综上所述,在确认财产权只包括物权和债权的情况下,也可以说,财产权是通过对有体物和权利的直接支配,或者通过对他人请求为一定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而享受生活中的利益的权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条
    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第一百一十三条
    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受法律平等保护。
    第一百一十四条
    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物权。
    物权是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9: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