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教育政策的作用是什么
释义
    教育政策的一般作用概括为:导向作用、协调作用、控制作用和规范作用等。
    (1)导向作用。导向作用是指教育政策对人们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活动的发展方向具有引导作用。
    (2)协调作用。协调作用是指教育政策对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失衡状态的制约和调节能力。
    (3)控制作用。控制作用是指教育政策制定者通过教育政策对人们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活动发展的制约和促进,以实现对整个社会教育活动的控制。
    (4)规范作用。教育政策是社会规范的一种,规范作用是其最基本的作用。依法治教并不否定教育政策的规范功能。相反,由于教育政策和教育法律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调整范围,使得两者在调整教育领域中的社会关系时具有各自特有的优势。
    双减政策下的家庭教育
    “双减”政策凸显了家庭教育的三个价值导向
    家庭教育要尊重儿童权利。《儿童权利公约》明确规定儿童应平等享有生存权、全面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全面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权利。然而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下,青少年学习负担日益沉重且严重下移,甚至学前幼儿也早早开始背负升学压力,游戏、休息、娱乐的时间被越来越多的作业和课外辅导所侵占,儿童的休息权、健康权、全面发展权与参与权被严重损害。“双减”政策的实施,将为家庭生活和教育赢得更多时间和空间,提供更多自主选择和掌控的机会,从而保障孩子们玩得充足、睡得香甜,并广泛参与家庭、社会生活和事务,有利于真正尊重和实现儿童的各项权利。
    家庭教育要尊重人的发展规律。人的发展和学习是有规律的,教育只有遵循了科学的规律,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双减”政策的实施,不仅强调学校教育要严格遵循教育规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综合能力,更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和学习观,摆脱“功利化、短视化”等违背教育规律、盲目从众的教育行为,赋予家庭教育更具科学理性、更具反思觉察、更具长远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和智慧。
    家庭教育要融入家校社协同教育生态圈。建设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一致、密切配合的教育生态,是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是儿童身心健康全面成长的需要,也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保障。“双减”政策将进一步明晰家校的定位与边界,使家庭不再成为学校的简单延伸;激活社会教育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转变功利肤浅的工具性倾向;保障家校社协同教育生态机制,使各方在履行各自功能职责的同时促进科学协同,真正以儿童为中心,为家庭教育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更多元的选择、更具个性化的支持,提高儿童和家庭的实际获得感。
    基于以上三个价值导向,“双减”政策下新时代家庭教育将面临三个转变。
    教育惩处相结合政策的理解
    处罚与教育相结合,一方面是说要对违反行政管理法律规范的行政相对人进行惩罚,另一方面也要教育他们自觉遵守法律。行政处罚,主要是通过对违反行政法义务的行政相对人,进行惩罚,从而对其本人及其他行政管理相对人产生威慑作用,抑制并预防将来可能的对行政管理秩序的侵害。
    教育须以处罚为后盾,教育代替不了处罚,对应受处罚的违法行为人在给予处罚时予以帮助,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制止、预防违法行为侵害社会的功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六条 教育应当坚持立德树人,对受教育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治、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该内容由 覃涛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4: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