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探讨资产项目对会计信息舞弊的影响,找出解决的措施
释义
    解决的措施:
    (一)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流程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流程可以保障企业的经营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使财务报表真实完整,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使企业完成发展战略。上市公司可以利用流程管理平台软件,使流程执行者能够直接查阅相关规则,并按照企业的规定操作。
    如果新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善了内部控制流程,那么其实际控制人和注册会计师合谋造假的概率就会大幅降低。流程管理平台软件可以对管理层的行为实行制约,降低新大地公司这类急于上市的企业的会计舞弊机会,从而增加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二)健全上市公司的评级制度
    监管部门可以建立企业诚信评级信息化平台,并在多个政府部门_进行信息共享,使各个监管部门能够全方位地了解公司长期以来的运营状况,使企业舞弊无处躲藏。监管机构可以对新大地公司等评级较低者重点监察和限制,考虑到降低自身信用评级的风险,为融资生产而力争上市的新大地公司很可能不再进行舞弊。
    监管部门也应健全会计师事务所的评级制度,从而延长其参与舞弊的影响期。如此一来,评级较高的会计师事务所会拥有越来越多的业务和政策优势,而为新大地等公司造假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会被逐渐淘汰,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从而引领其他事务所诚实公正地开展审计业务,最终使得会计人员都遵循准确性和独立性的职业规范。
    会计舞弊的手段
    经理人可能通过在报表中披露不真实、不准确的资产数目和项目的方式来粉饰报表。主要通过计入非经营性的资金业务来虚增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不按时转销超过正常使用期的固定资产和库存商品以及超过回收期的应收账款和长期应收款等。
    管理层可能通过对减值项目的计量方式和计提比例做出不合规的调整来调节利润。应收款项坏账准备、库存商品和包装物等存货科目的存货跌价准备以及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减值损失等科目是会计舞弊的常用入口。
    舞弊过程
    1.虚增资产
    新大地公司以自有资金循环的方式虚增在建工程项目并形成固定资产。新大地因其农业加工业企业的特点,在建生产线和房屋建筑都较为偏僻且结构简单,其在市场中的同类产品也较少,以至较难估测其价值,因此虚增固定资产成为公司进行财务造假的手段。新大地公司在2009~2011年期间持续向平原县二轻建筑公司支付工程价款,并计入在建工程项目,最终成为固定资产。然而,平原县二轻建筑公司并未真正建造工程,在扣除税费等成本后,将剩余款项以采购商品的名义转回至新大地的公司账户,而新大地公司将这笔收款计入到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虚增了公司报表中的营业收入和固定资产数额。
    2.虚增利润
    新大地公司虚增真实客户的销售收入。在2009~2011年期间,新大地公司不同程度地虚增了其全部七十多家真实客户的销售额,公司将虚增收入不定向地分配在几十家真实存在的客户收入账目中,金额从几千元到几十万元不等,伪造业务的银行单据和凭证等材料都十分完整,精心降低其财务舞弊被发现的概率。此外,新大地公司利用关联方及其它利益方的业务往来虚增收入。公司将黄运江及其儿子的贷款资金,从出借方转至企业直接控制的账户而后转款给客户,客户以自己的名义最终将款项转向新大地公司,由此虚增收入。
    3.隐瞒关联方交易
    新大地公司在2009~2011年期间的前十大客户共22家,其中有10家公司与新大地公司涉及关联方交易,然而新大地公司并未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披露。新大地公司隐瞒的关联方均与其控股人黄运江和凌梅兰有各种亲属关系,形成了一个家族式的关系网,为其虚增收入的交易提供了便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第四十三条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前款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可以对单位并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其中的会计人员,五年内不得从事会计工作。
    第四十四条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前款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可以对单位并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其中的会计人员,五年内不得从事会计工作。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7:2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