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消费者个人信息被滥用主要有哪些情形?
释义
    在信息社会中,人的存在不仅涉及生物体征信息(如身高、性别等)。),还涉及人作为社会成员的基本社会文化信息(如姓名、职业、宗教信仰、消费倾向、生活习惯等。在信息技术发达、个人信息流通便利的情况下,经营者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利用各种信息收集方式获取和分析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倾向,从而有效地为特定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服务,从而获得市场竞争优势。个人信息的使用可以节省社会发展成本,给经济社会带来巨大的利益,但如果不限制,利用技术手段滥用个人信息侵犯个人利益的事件必然会增多。目前,我国消费者个人信息被滥用的问题也日益严重,主要表现为四种情况:一是部分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收集到的消费者个人信息管理上存在诸多安全漏洞,如某航空公司乘客信息泄露事件,连锁酒店客户信息管理存在安全风险事件;二是部分经营者将经营活动中掌握的个人信息进行买卖,谋取非法利益,形成个人信息买卖的地下产业,如某快递公司承认客户信息被内部高层人员倒卖;三是经营者对收集到的个人数据进行二次开发利用,为细分市场、制定营销策略提供依据,进而对重点人群或重点客户实施定向强制销售,侵犯消费者生活安宁;四是经营者擅自公开,传播敏感个人信息,造成侵害他人人格尊严或利用非法收集到的消费者个人信息进行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上述情况给消费者带来的侵害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侵犯消费者的人格权益。经营者没有合法依据或者未经消费者同意收集、存储、传输、处理和利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可能导致对消费者个人人格的错误描述,如影响消费者能否获得工作和特定贷款。二是侵犯消费者财产权益。如果经营者非法出售或向第三方泄露收集到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可能会导致非法获取上述信息的主体冒充消费者进行诈骗,如盗用消费者身份申请信用卡、透支等。第三,破坏消费信心。因此,采取适当的个人信息保护措施对恢复消费信心、维护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1:4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