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等级可分为几等级别 |
释义 |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等级由弱到强依次分为四级、三级、二级、一级。 地质灾害是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四级、三级、二级、一级分别表示气象因素致地质灾害发生有一定风险、风险较高、高和很高,其中三级、二级、一级分别对应自然资源部门的地质灾害黄色、橙色和红色预警。当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等级达到三级以上时,由各级自然资源、气象等部门联合签发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产品并对公众发布。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具体解释如下: 1、三级:即黄色预警,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较大。需采取防御措施,提醒地质灾害隐患点附近的居民、厂矿、学校、企事业单位密切关注天气预报,以防天气突然恶化; 2、二级:即橙色预警,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大。暂停地质灾害隐患点附近的户外作业,各有关单位值班指挥人员到岗准备应急措施,组织抢险队伍,转移危险地带居民,密切注意雨情变化; 3、一级:即红色预警,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很大。紧急疏散地质灾害隐患点附近的居民、学生、厂矿、企事业单位人员,关闭有关道路,组织人员准备抢险。 综上所述,要预先了解选定最近的临时避灾场地和最佳的撤离路线、预警信号,要清楚当地地质灾害防灾避灾负责人及联系方式,以及各项具体工作的负责人。预先做好必要的物资储备。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十四条 国家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和预警信息系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加强对地质灾害险情的动态监测。因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建设单位应当加强地质灾害监测。 第二十六条 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包括下列内容: (一)应急机构和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 (二)抢险救援人员的组织和应急、救助装备、资金、物资的准备; (三)地质灾害的等级与影响分析准备; (四)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和处理程序; (五)发生地质灾害时的预警信号、应急通信保障; (六)人员财产撤离、转移路线、医疗救治、疾病控制等应急行动方案。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