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避免合同中的水质问题违反水利法? |
释义 | 法律分析:合同是双方自愿达成的协议,其中涉及的水质问题必须符合水利法规定。若合同中存在违反水利法的问题,将导致合同无效。同时,如发生因水质问题引发的损害,需按照水利法规定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法律依据: 1.《合同法》第二十九条:合同内容应当合法、公平、合理。 2.《水利法》第十七条:水资源管理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保证水资源的持续、稳定供应。 3.《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条:在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水源涵养区和水源地表保护区等重点保护区域和重要水功能区,禁止向地下水或者地表水体排放或者倾倒有毒、有害污染物或者其他污染物质。 4.《民法典》第一百零七条: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违法部分无效。 因此,合同中的水质问题必须符合水利法相关规定,否则将无效。同时,如因此引发的损害需按照水利法规定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为避免此类问题,合同签订前应仔细阅读法律法规,确保其合法性和符合实际情况。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