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相似作品侵权判定标准是什么? |
释义 | 我国司法实践中认定剽窃(抄袭)的标准主要包括:被剽窃作品是否受著作权法保护,以及剽窃者是否超出适当引用范围。具体引用数量界限为非诗词类作品不超过2500字或十分之一,总量不超过创作作品总量的十分之一。若文字雷同超过5处可算轻度抄袭,10处以上为严重抄袭,20处以上算剽窃,30%以上为严重剽窃。小说相似度是否构成侵权没有明确规定,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法律分析 我国司法实践中认定剽窃(抄袭)一般来说应当遵循两个标准:第一,被剽窃(抄袭)的作品是否依法受《著作权法》保护;第二,剽窃(抄袭)者使用他人作品是否超出了“适当引用”的范围。关于“适当引用”的数量界限,我国《图书期刊保护试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五条明确规定:“引用非诗词类作品不得超过2500字或被引用作品的十分之一”;“凡引用一人或多人的作品,所引用的总量不得超过本人创作作品总量的十分之一”,一段话如果有20个汉字完全或者90%以上文字相同,没有注明出处,可以算雷同。一部著作若有5处以上文字雷同,则可以算作轻度抄袭;10处以上可以算作严重抄袭;20处以上雷同,应算作剽窃;30%以上雷同的,是严重剽窃,但是关于小说相似度多少才算侵权这一问题。相关法律没有做明确规定,相似度多少算侵权不能一概而论,这个要以消费者的眼光来看,要结合作品的本身,是否造成了侵权。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拓展延伸 相似作品侵权的法律准则是什么? 相似作品侵权的法律准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判断是否存在实质相似性,即是否有足够的相似性以致于可能导致混淆。其次,考虑是否存在原创性,即是否存在独创性的元素。第三,评估是否存在实际的侵权行为,例如复制、修改或篡改他人作品。第四,考虑是否存在市场竞争关系,即侵权行为是否会对原作品的市场地位和商业利益造成不利影响。最后,需要综合考虑公众利益和版权保护的平衡,确保侵权判定标准的公正性和合理性。综上所述,相似作品侵权的法律准则是基于实质相似性、原创性、侵权行为、市场竞争关系和公众利益等因素的综合评估。 结语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认定剽窃(抄袭)的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被剽窃(抄袭)的作品是否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其次,剽窃(抄袭)者使用他人作品是否超出了适当引用的范围。对于引用数量的界限,《图书期刊保护试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五条明确规定了具体规定。而对于相似作品侵权的法律准则,则需要综合考虑实质相似性、原创性、侵权行为、市场竞争关系和公众利益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因此,在判断侵权问题时,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确保公正和合理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 (二)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 (三)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 (四)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 (五)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 (六)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的; (七)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