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法律上对于过失的定义是什么? |
释义 | 过失是指“应注意的、能注意的,而未注意”,或是无法达到一般合乎理性之人所应达到的谨慎程度。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故意和过失有什么区别 故意和过失的区别如下: (1)主观方面不同。二者在主观方面有明显的不同,过失的主观恶意很明显的小于故意导致主观恶意; (2)作用不同。二者的结果在定罪的时候所起的作用不一样; (3)处罚不同。从处罚的角度看,过失犯罪的法定刑很明显的低于故意犯罪。 过失的判定标准是什么 1、认定疏忽大褐的过失应当从分析行为入手,根据行为本身的危险程度。行为的客观环境以及行为人的知能水平,判断行为人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否预见结果的发生; 2、认定过于自信的过失,不能将合理的信赖认定为轻信能够避免,不能将遵循了行为规则的行为认定为过于自信的过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该内容由 韦光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