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进行环保法律法规宣讲(如何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
释义 | 1.如何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做好环境保护工作,需要通过广泛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营造全社会参与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首先,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普及工作,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环境保护志愿者,广泛、深入地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努力提升全民环境意识,营造全社会参与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的良好风气。其次,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对学生进行绿色教育、环保教育,不仅可以开阔视野,提高认知,也可以让学生在参与中树立起环保意识、公德意识和爱国意识,这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和思想道德素质。第三,新闻媒体应当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新闻媒体应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环境保护宣传,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同时要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曝光和揭露,抨击时弊、抑恶扬善,以达到舆论监督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新闻媒体报道环境违法行为,应当客观、全面、准确,对报道的真实性负责,如果因不实报道给相关企业、单位的合法权益造成了损害,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2.如何做好新时期环境保护宣教工作 □麻芯蓉环境保护靠宣教起家,还要靠宣教发展。面对环境保护的新形势、新任务,基层环保部门需创新思路,主动作为,努力开创新时期基层环境宣教工作新局面。结合运城市环保工作实践,我认为环境宣教工作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突出重点,把握环境宣教工作的主动性。一是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围绕建设生态文明、探索环保新道路等重点、热点开展宣教,提升环保工作能力。二是围绕环境法律法规开展宣教。着力开展地方性环境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环境法制观念。三是围绕环保专项检查活动开展宣教,曝光一些违法排污案例,增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威慑力。 利用媒体,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充分利用电视台、政府网站等媒体,深入报道环境保护取得的进展和成就,扩大报道深度,回应群众环境诉求,大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环保工作的良好氛围。对区域内突发的环境事件第一时间准确发布信息,澄清事实,疏导民情,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创新形式,扩大宣教覆盖面。县级环保部门处于环保系统的最基层,直接面对广大群众与企业。环境宣教要不断开阔眼界,加强创新。一是结合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水日、生物多样性日等节日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环境宣教工作。二是结合生态镇、生态村创建和新农村建设,推动环境宣教向基层延伸,促进绿色理念进村入户。三是结合绿色学校、绿色社区、文明城市创建,组织开展环境宣教进学校、进社区,进一步增强广大市民和青少年的环境意识。四是结合环境执法和污染纠纷调处,把执法和矛盾调解活动作为生动的环境宣教课堂,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环境意识。 加强协作,建立部门协调联动机制。一是需要宣传部门配合,开展主题鲜明的摄影展、书画展,组织环保文艺演出活动进村入户。二是需要教育部门的支持配合。组织开展环保知识进课堂活动,在学科教育中对环保知识进行渗透式教学。三是争取市委党校的支持配合。在每年举办的党员领导培训学习中,将环保知识列入教学计划,采取讲座、研讨、参观等形式开展环境教育。四是争取农业部门的支持配合。组织开展生态农业、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秸秆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培训,增强广大农民群众保护环境的 该内容由 张胜云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