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公民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享受其他权利的先决条件,公民献血一次可以享受免费用血吗
释义
    人身自由权是公民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享受其他权利的先决条件。人身自由是近代以来伴随着个人的解放所确立的一项传统的基本人权,它指的是无正当理由身体的活动不受拘束的权利。
    【法律依据】
    《宪法》第三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公民无偿献血后可享受什么待遇
    公民无偿献血后可以享受的待遇有:1.无偿献血累计达1000毫升以上者,本人终身免交临床用血费用;2.无偿献血提倡一次献血400毫升;参加捐献血小板一次,按献血800毫升计算;3.献血者自献血之日起五年内享受献血量五倍的免费用血,五年后等量免费用血;4.献血者家庭成员(指父母、子女和配偶)五年内可享受献血量两倍免费用血;5.献血者和其家庭成员免交临床用血互助金。《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十四条,公民临床用血时只交付用于血液的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费用;具体收费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制定。无偿献血者临床需要用血时,免交前款规定的费用;无偿献血者的配偶和直系亲属临床需要用血时,可以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规定免交或者减交前款规定的费用。
    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是什么
    政治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主要指选举权、被选举权,参加管理国家,担任公职和享受荣誉称号等权利。
    我国《宪法》规定,凡年满18周岁的公民,除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者外,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国家保障人民参加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等权利。公民有言论、通信、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权利。同时规定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机关进行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政治义务是宪法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对国家、
    社会的责任。一定形式和内容的政治义务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一定政治统治的反映,也是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地位的工具。公民的政治性义务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公民的三大基本政治权利
    公民的三大基本政治权利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宪法》第34条规定,凡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这是公民参加管理国家事务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体现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事务的主人翁地位。
    2、政治自由。《宪法》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监督权。《宪法》第4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公民第一次抢劫要判几年?
    关于公民第一次抢劫要判几年?的法律问题,
    一、公民第一次抢劫要判几年?
    1、公民第一次抢劫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2、里所说的致人重伤是指行为人在抢劫过程中,因使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而直接导致被害人重伤、死亡,其特征在于:
    (1)客观上出现了致被害人重伤、死亡的结果;
    (2)这种重伤、死亡的结果是由抢劫的暴力或者其他方法等手段行为所直接造成的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3)行为人对这种严重结果的发生在主观上有罪过,一般是过失,但也可以是间接故意,甚至直接故意杀人。对于因行为人的抢劫行为导致被害人自杀的,不应视为“抢劫致人死亡”。
    二、抢劫既遂的标准是怎样的?
    1、实施了抢劫行为,且因为实施了抢劫行为非法占有了他人的财产,那么就会被认定为抢劫既遂。
    (1)抢劫罪侵犯的主要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因而界限应当是以行为人否占有公私财物为标准。
    (2)抢劫罪不仅侵犯财产权利同时还侵犯人身权利,而且人身权利应当被认定为主要权利,因此即使未抢到财物但是给当事人的人身造成危害的也应当认定为犯罪既遂。
    (3)财物的到手和致人重伤或死亡与否区分本罪既遂和未遂的标准,如果没有抢到财物但是致人轻伤的应当被认定为抢劫未遂。
    (4)犯罪的既遂,只是针对犯罪的基本构成要件是否齐备来区分。结果加重犯或者情节加重犯,只要具备法定的加重结果或情节,就是齐备了所有的构成要件,成立既遂。
    2、抢劫罪未遂怎么认定
    (1)应以行为人的抢劫是否非法占有了公私财物为标准,已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为既遂,尚未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是未遂。
    (2)认为抢劫罪是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为特征的侵犯财产权利,同时也侵犯人身权利的犯罪。因此,无论抢到财物与否,只要在抢劫中侵犯了被害人的人身权利,就是既遂;
    (3)认为本条对抢劫罪分两款作了规定,实际上是两个犯罪构成,因此,应当按照两种情况,分别确定既遂与末遂的标准,即第一款是一般抢劫罪,就应以抢到财物与否为既遂与未遂的标准;第二款是结果加重犯,不存在未遂的问题。
    不管是否是首次实施抢劫行为,只要法院审理抢劫案件后,只要认定抢劫罪的罪名成立,那么抢劫行为人是有可能会被判处承担刑事处罚的。当然对于罪名成立的情形,若是满足了免除处罚的条件,那么法院有可能不会判处刑事处罚。
    相关内容:抢夺罪与抢劫罪的区别
    抢夺罪与抢劫罪看似只有一字之差,但这二罪在主观方面、犯罪构成等等方面却有不同,那么在实践中我们怎么区分抢夺罪与抢劫罪呢?现在优律师将在下面的文章中为您区分抢夺罪与抢劫罪。
    抢夺罪与抢劫罪的区分问题:
    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公然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二者的区别主要是:
    1、客观行为不相同。抢劫罪表现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强制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而抢夺罪表现为乘人不备公然夺取数额较大的财物,使他人来不及反抗;
    2、客体不完全相同。抢劫罪不但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利,还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而抢夺罪则一般只侵犯了财产权利;
    3、犯罪后果要求不同。抢劫罪对财物的数额没有要求,而构成抢夺罪要求抢夺的财物数额较大。根据司法解释,抢夺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500元至2000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
    4、主观故意的内容不同。抢劫罪是希望或准备以武力或类似性质的力量迫使被害人失去财物,是希望在被害人不能反抗或无法反抗的情况下取得财物,而抢夺罪是以突然取得财物的故意实施的,是希望通过趁被害人不备而取得财物,而不是希望通过武力威吓迫使被害人失去财物。
    以上就是我们在实践中的区分抢劫罪与抢夺罪的几点区别,但依然还是有很多人不能正确区分,特别是当遇到公开盗窃与抢劫的时候,这个问题又该怎么认定呢?实践中更是难以区分,但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优律师总结了一套独特的区分方法,帮助您更快更准的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问题,请联系我们优律师.
    公民的政治权利主要包括哪些
    政治权利就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选举与被选举权;
    2、公民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3、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4、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的权利。
    公民的政治权利是由宪法、法律确认的,并受到宪法、法律的保护;同时它又受
    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该内容由 薛雯雯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0: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