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法律规定的自然人和法人的概念 |
释义 | 自然人是指基于自然出生,而依法在民事上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个人。在我国,公民在民事法律地位上和自然人同义,是“法人”的对称。各国民法典都根据一个人是否具有正常的认识及判断能力以及丧失这种能力的程度,把自然人分为有行为能力人、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的本质是法人能够与自然人同样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成为享有权利、负担义务的民事主体。 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 自然人之间法人与非法人之间的人身关系,是指与人身不可分离、以人身利益为内容,不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社会关系。人身关系包括人身关系和身份关系两种。人格关系是基于人格利益而产生的社会关系,身份关系是基于身份利益产生的社会关系。人身关系主要由民法调整,主要体现在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的主体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还有就是不直接体现财产利益,人身关系体现的是精神上的利益。 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法人自然人定义和区别 法人和自然人的定义: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自然人是基于自然规律出生、生存的人,具有一国国籍的自然人称为该国的公民。 法人和自然人的区别: 1、法人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是法律意义上的"人",而不是实实在在的生命体,其依法产生、消亡。自然人是基于自然规律出生、生存的人,具有一国国籍的自然人称为该国的公民。自然人的生老病死依自然规律进行,具有自然属性,而法人不具有这一属性。 2、虽然法人、自然人都是民事主体,但法人是集合的民事主体,即法人是一些自然人的集合体。例如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的公司法都规定,公司法人必须由两人以上的股东组成。对比之下,自然人则是以个人本身作为民事主体的。 3、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与自然人也有所不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三条 【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起止】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十七条 【法人的定义】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十八条 【法人成立的条件】法人应当依法成立。 法人应当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住所、财产或者经费。法人成立的具体条件和程序,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设立法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须经有关机关批准的,依照其规定。 该内容由 梁广宙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