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私人学校可以留级吗 |
释义 | 是可以留级的,一般来说只要你跟不上节奏或者是怎么样,你想留系的话,你可以去找班主任或者找老师,校长那些可以申请留级就可以了。留级汉语词语,意思是留在原年级重新学习。现如今留级已在教育部门取消。只有少部分学生选择复读进行再次学习,初三和高三学生占比很高。 一、没收学生手机犯法吗 手机是学生的合法财产,学生对于该手机拥有完全的所有权。但是老师没收的行为是否违法,可以区分以下情况: 1、教师没收手机后直接交与学生家长 在该种情况下,教师是基于对于学生的管理进行的行为,没收手机虽然短暂让所有权人失去了对于所有物的占有和处分,但由于教师将其交与了所有权人的父母,因此也不认为其实际侵犯了所有权人的所有权,因此没收后交与其家长的行为,并不违法。 2、教师没收手机后保证在一定期限内归还 这是最常见的手段,一般来说都是说考试后归还,但如果说归还时限过长,或所有权人坚持不同意,而教师依然占有手机,便可能会构成侵犯所有权人的占有和处分的权利。 3、教师没收手机后便不予归还 若发生此种情况,则教师的行为已经实际侵犯了所有权人的占有和处分的权利,教师拒不交还的话,所有权人可以通过法律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老师有权打学生耳光吗? 老师打学生,无论出于什么目的,都属于违法行为,如果造成受害学生轻伤二级以上,则按照刑法234条追究刑事责任。 老师打学生,不但属于违法或犯罪,亦违反社会道德与师德师风。除了接受相应的法律处罚外,还会被学校或教育部门,处以调离教师岗位,行政降级等处罚。 三、教育双减怎么回事 此次双减政策是针对长期以来的校外培训,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家长经济负担,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现象。教育双减政策具有以下意义: (一)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保障学生们正常的锻炼、休息、娱乐时间,是保护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身心健康的重要举措,而无论是过量的作业、繁忙的校外培训,都会侵占学生们的课余时间。但是学生们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课余时间无法得到充足的保障,反过来又会影响他们的校内学习,如此一来反而形成了学习上的“恶性循环”,因此“双减”政策的落地,对于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障充足的课余时间以及合理地拓展课外兴趣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对于孩子们未来的发展有着长远的好处。 (二)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学习回归校园,学校需要在学生教育上更加用心。“双减”政策的落地,对于学校而言最重要的是如何做好课后服务工作以及统筹作业的布置工作。一方面,“题海”战术对于学生而言既是生理上的负担,也是心理上的负担,老师们如何布置作业能够更加科学、更加贴合教育发展的理念,这一点是需要学校站在统筹管理的角度进行规划的;另一方面,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如何积极引导、调动好家长们,让孩子们有着更好的教育环境,这一点上学校需要有更深入的思考;第三,课后服务上如何满足家长、学生的需求,如何引导、激发孩子们的天赋,如何保障孩子们的安全,同样是学校方面需要用心考虑的。 (三)从老师的角度来说,回归校内教育是回归教育本心。过往对于在校老师参与校外有偿授课的行为,各地的惩处标准不一,也导致了这一现象时不时会发生,而“双减”政策不仅明确了老师在教育工作中应该做的事情,也对在校老师校外有偿授课行为进行了明文禁止。未来,在校老师的重心只能够放在校内教育之上,而静下心来投入校内教育工作的老师们,也将对于提升教学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从家长的角度来说,教育成本的降低是显著的。校外培训的火热,和许多培训机构散发的“教育焦虑”是脱不了干系的。而对于校外培训的规范化管理,意味着培训机构从办学资质、教学水平、收费水平等等方面都将规范化。这对于家长们最直观的感受,将会是孩子们校外培训的开销会降低到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校外培训费用也不会再成为家庭教育支出的“大头”了。节约下来的教育成本,对于家庭整体的财务健康、对于保障孩子们的成长环境来说,都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五)从校外培训机构的角度来说,“野蛮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对于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应该是说预料之内的事情。总量较多、质量参差是校外培训机构的主要特征,小到一个门面、大到连锁机构,校外培训机构的数量可谓是遍地开花,但是与此同时,卷款潜逃、教学质量差、广告营销多等等乱象也是层出不穷。广告营销狂轰乱炸,会直接导致整个社会的“教育焦虑”,教育的本身是教书育人,但是在资本的推动下,盈利却成为了培训机构的首要目标;而无照经营、卷款潜逃、教学质量差这些行为,则是直接侵犯了家长们的权益;更有甚者,超前培训、与学校指标挂钩,这些行为是对于教育公平的直接践踏。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