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雇主与雇员之间应包含哪些关键条款? |
释义 | 劳动合同应包括用人单位信息、劳动者信息、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地点、工时与休假、报酬与社保、劳动保护与纪律、其他法定事项等。经济补偿应按工龄支付,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月工资超过当地平均工资三倍的,补偿标准按三倍支付,最长不超过十二年。用人单位扣押证件或以担保等方式收取财物,将受到处罚和赔偿责任。 法律分析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1、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2、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3、劳动合同期限; 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5、劳动报酬;社会保险; 6、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劳动纪律; 7、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相关规定,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处罚。 用人单位违反相关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结语 劳动合同应当明确双方的基本信息、劳动条件和权益保障等内容。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劳动者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应享受相应的经济补偿。用人单位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等证件,也不得以担保或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违反上述规定的,将面临劳动行政部门的处罚。劳动者在享受劳动权益的同时,也需要履行相应的劳动纪律。请各方遵守劳动合同的约定,共同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与和谐。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第九十三条对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劳动者已经付出劳动的,该单位或者其出资人应当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赔偿金;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