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依法惩治报复陷害行为 |
释义 |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行为构成报复陷害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四条,犯罪行为将受到相应刑罚。 法律分析 报复陷害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行为。犯本罪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所谓情节严重,是指致使被害人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或其他权利受到严重损害的:手段恶劣的;致使被害人精神失常、自杀的;引起公众不满的;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的等等。实践中应当注意的是,如果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采取捏造犯罪事实的方法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无论其是否滥用职权、假公济私,都应以诬告陷害罪论处,而不以本罪论处。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四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拓展延伸 打击报复陷害行为的法律措施 打击报复陷害行为的法律措施是指通过法律手段来防止和制裁那些故意进行报复或陷害他人的行为。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法律规定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此类行为。首先,相关法律明确规定了报复和陷害行为的定义和刑事责任,对犯罪行为进行明确界定。其次,法律加强了对报复和陷害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了对犯罪嫌疑人的调查追捕力度,并加大了对犯罪行为的惩罚力度。此外,法律还规定了举报和揭发报复陷害行为的保护措施,鼓励受害人及早报案,并提供相应的法律援助和保护措施。通过这些法律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打击报复陷害行为,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公正正义。 结语 报复陷害罪严重损害了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对社会秩序造成了不良影响。为了打击这种行为,法律明确规定了相关的刑事责任和刑罚,并加强了对犯罪嫌疑人的调查追捕力度。同时,法律还提供了保护措施,鼓励受害人及时举报,并给予法律援助和保护。通过这些法律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有效地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和谐稳定。让我们共同努力,坚决打击报复陷害行为,建设一个公正、法治的社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二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五章 证 据 第七十五条 对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因在侦查过程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公安机关应当采取以下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 (一)不公开真实姓名、住址、通讯方式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 (二)禁止特定的人员接触被保护人; (三)对被保护人的人身和住宅采取专门性保护措施; (四)将被保护人带到安全场所保护; (五)变更被保护人的住所和姓名; (六)其他必要的保护措施。 证人、鉴定人、被害人认为因在侦查过程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向公安机关请求予以保护,公安机关经审查认为符合前款规定的条件,确有必要采取保护措施的,应当采取上述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 公安机关依法采取保护措施,可以要求有关单位和个人配合。 案件移送审查起诉时,应当将采取保护措施的相关情况一并移交人民检察院。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