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自全国首宗盗卖号码案告破以来,涉及网络游戏虚拟财产被盗的案件也越来越多,我国浙江、辽宁、重庆等地均出现了类似案件。随着网络游戏产业的迅猛发展,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问题也日渐凸显,此类案件的法律适用也引起了法律界的广泛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1.网络虚拟财产究竟是不是财产,如何确定其财产价值。2.此类犯罪行为应如何适用刑法定罪量刑。一、第一种意见认为,盗窃网络虚拟财产的行为应适用侵犯通信自由罪。理由是:从腾讯软件的主要功能来看,应被认为主要是一种即时通信工具。盗卖号码应适用我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二条“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住自由权利,情节严重,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规定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关于“非法截获、篡改、删除他人电子邮件或者其他娄据资料,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及通信秘密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认定为侵犯通信自由罪,犯罪嫌疑人盗卖虚拟财产的非法所得应被认为是情节严重的表现。二、第二种意见认为,此类盗窃网络虚拟财产的地为应认定为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理由是:上述盗窃团伙采取大量侵入商业及政府网站的方式,在网站上放置预先制作好的网络病毒,一旦有正在使用中的用户点击浏览了该网页,该病毒就会记录下用户的号码及密码。并自动发送到指定的服务器上,从而成功窃取号码。这种行为应适用我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条“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国家事务、国防事务、尖端科学技术领域信息系统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规定,以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定罪量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