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精神病人想离婚怎么办 |
释义 | 当事人可以依法跟有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协商离婚,也可以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如果是间歇性精神病人,可以在其清醒的时候进行离婚诉讼;如果是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需要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参加离婚诉讼。 一、精神病人犯罪的刑事责任是什么 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第一,精神病人的行为造成危害结果是否要负刑事责任以及负何等程度的刑事责任,关键要看法律标准即辨认或控制能力的有无和丧失程度。精神病有程度之分,即重度精神病、中度精神病和轻度精神病。从刑法法律的角度分析,精神病人有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能力,部分丧失辨认或控制能力以及辨认或控制能力减弱等几种情况,每种情况承担的刑事责任不同。第二,要结合其行为时的精神状态,有些精神病人属于间歇性的,时好时坏,关键要看其实施某种行为时是否处于发病状态。 在认定精神病人犯罪是否免责时,还要视乎精神病人是否在发病时期内实施犯罪行为,精神病人的精神状况及其行为能力、责任能力也要请有资质的鉴定机构评定,并非精神病人犯罪就免责。对于精神病人犯罪,针对不同的情况,则有不同的判决。 在精神病人当中也包括了间歇性精神病人,若是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那应该按照普通人一样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如果是在精神不正常的情况下犯罪,此时是不需要负刑事责任。不过却可以同时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强制医疗。 二、精神病信用卡还不上法院怎么判刑吗 属于精神病的话,那么在欠了信用卡之后是不需要进行判刑的,因为精神病人是没有自己的自主意识,如果是属于间接性精神病人的话,就要考虑是不是在意识清醒的时候进行犯罪的。 《刑法》 第十八条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三、间歇精神病如何定罪 间歇精神病的定罪:按实际情况,如果是精神病人涉嫌刑事责任的话,符合法律规定的,是可以进行强制医疗的,不需要让监狱进行收监服刑。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二十一条第一款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第一千零七十九条第一款、第二款 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