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遗失物遗留物遗忘物的区别有哪些 |
释义 | 遗忘物和遗失物的性质不同,法律适用也不同,根据《刑法》第270条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可能面临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的处罚。 法律分析 1、性质不同,遗忘物:指物主记得自己财物的遗置时间和地点,由刑法调整。遗失物:指物主不记得财物的遗置时间和地点,由民法调整。 2、适用法律不同,按照《刑法》第270条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拓展延伸 遗失物、遗留物和遗忘物的区别及其法律影响 遗失物、遗留物和遗忘物是法律上重要的概念,它们在权益保护和责任追究方面具有不同的法律影响。遗失物是指所有人无意丢失或遗忘的财物,所有权仍然属于失主;遗留物是指所有人故意将财物留在某处,明示或默示放弃所有权;而遗忘物是指所有人无意将财物遗忘在某处,但并未明示或默示放弃所有权。在法律上,对于遗失物,拾得人有义务归还给失主;对于遗留物,拾得人可以成为新的所有人;而对于遗忘物,拾得人并不能获得所有权。因此,了解这些概念对于确定权益和承担责任至关重要。 结语 遗失物、遗留物和遗忘物在法律上具有不同的性质和适用法律。对于遗失物,拾得人有义务归还给失主;对于遗留物,拾得人可以成为新的所有人;而对于遗忘物,拾得人并不能获得所有权。了解这些概念对于确定权益和承担责任至关重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章 继承 第三十二条 遗嘱方式,符合遗嘱人立遗嘱时或者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国籍国法律或者遗嘱行为地法律的,遗嘱均为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四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 第三十一条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 (二)妥善保存相关的实物、资料; (三)配合文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 (四)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性宣传。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无正当理由不履行前款规定义务的,文化主管部门可以取消其代表性传承人资格,重新认定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丧失传承能力的,文化主管部门可以重新认定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遗嘱继承和遗赠 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 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欺诈、胁迫所立的遗嘱无效。 伪造的遗嘱无效。 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