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有哪些
释义
    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包括垃圾分类、减少塑料袋使用、选择可换芯的笔、避免使用一次性饭盒和筷子等。环境保护是指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防止污染和破坏。环境保护措施涉及工程技术、行政管理、经济和宣传教育等方面。法律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要妥善处理自然保护区与当地经济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
    法律分析
    一、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有哪些呢
    1、实行垃圾分类袋装化.这样不仅能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量,还能更好地起到废物利用,减少污染,节约资源.
    2、买菜时,少用塑料袋,尽量用竹篮子。
    3、用笔尽量用可换芯的,减少圆珠笔外壳的浪费与垃圾量.
    4、外出吃饭尽量不用一次性饭盒和筷子。
    5、播种绿色就是播种希望,垃圾过剩与环境问题,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
    二、环境保护是什么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指的是人类有意识的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资源受到污染和破坏。
    环境保护措施指的是工程开工前,一般由工程技术部负责编制详细的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保护计划,并根据具体的施工计划制定防止施工环境污染的措施,防止工程施工造成施工区附近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环境保护一般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提出: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
    三、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第四条国家采取有利于发展自然保护区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将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五条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应当妥善处理与当地经济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
    结语
    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垃圾分类、减少塑料袋使用、使用可换芯笔、避免一次性餐具的使用,这些措施都能对环境起到积极的影响。环境保护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意味着保护自然资源、防止污染和破坏。我们需要制定环境保护计划,采取相应措施来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法律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其中明确了国家对自然保护区的政策和措施。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22修正):第一章 总 则第七条 国务院林业草原、渔业主管部门分别主管全国陆生、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负责,其林业草原、渔业主管部门分别主管本行政区域内陆生、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野生动物保护相关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19修订):第四章 森林保护 第三十一条 国家在不同自然地带的典型森林生态地区、珍贵动物和植物生长繁殖的林区、天然热带雨林区和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其他天然林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保护管理。
    国家支持生态脆弱地区森林资源的保护修复。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对具有特殊价值的野生植物资源予以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19修订):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七十六条 盗伐林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在原地或者异地补种盗伐株数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树木,并处盗伐林木价值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
    滥伐林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在原地或者异地补种滥伐株数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树木,可以处滥伐林木价值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 20: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