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土壤中砷含量国家标准
释义
    土壤中砷含量国家标准是指我国现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对于砷含量所提出的限值,分为背景值、一级标准和二级标准,不同限制条件下的土壤砷含量限值不同。
    我国土壤中砷含量的国家标准是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18)中相关要求制定而来。其中,土壤砷的背景值限定为15mg/kg,而一级标准限定为25mg/kg,二级标准限定为40mg/kg。这些限值取决于土壤用途和管制目的,用于评估土壤中砷的污染情况,以保障土壤及人类健康。具体而言,一级标准适用于农用地、公共建设用地、生态环境用地等等;而二级标准则适用于工矿区、市政道路绿化、交通建设用地等等。当前,土壤质量状况严峻,土壤污染对于农业、生态、城市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日益显现,因此实施土壤污染防治控制是我国当前的重要任务。在此背景下,严格执行西安等地方制定的土壤污染防治规划,控制传统污染源、推广高效农业技术、提高农田文明化程度等措施成为推进土壤环境保护的关键。
    为什么砷在土壤中会造成污染? 砷与水、空气、岩石等物质相互作用,使其存在于土壤中。然而,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例如工业、农业等产业的发展,大量的化学品和肥料也会释放砷元素,从而污染了土壤。
    土壤污染防治是当前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之一,而砷污染则是其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我国制定了土壤中砷含量的国家标准,旨在控制土壤砷元素的污染程度,以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第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土壤类型、土壤环境质量特点以及土地利用形态等,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土壤污染防治规划,明确土壤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和防治措施,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2:5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