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法典对于婚姻的合同法律效力是什么? |
释义 | 婚姻合约具有法律效力,但不一定需要公证。婚前财产约定经过公证更可靠,但未经公证的合法签署也有效。当事人需谨慎考虑婚姻合约的签订,一旦违约将承担责任。 法律分析 一、民法典婚姻合约具有法律效力吗 男女双方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协议书是双方自愿签订,并且协议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的,该协议具有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二、婚前财产协议需要公证吗 目前规定结婚登记前双方分别所有的财产归一方所有,不会因为双方结婚而改变其归属。 比如结婚前登记在某一方名下的房产,结婚后并不会转化为夫妻共有财产。 所以,对于大宗财产为了准确地划分归属,夫妻可以进行婚前财产约定。 公证是国家司法行为,即通过国家证明它的真实性、合法性。 所以,公证具有很高的法律效力。 婚前财产约定通过公证更为可靠。 但是不公证,只要合法签署的,也是有效的。 因此,夫妻的婚前财产不是必须进行公证,但是婚前财产约定经过公证更为可靠。 按照民法典的规定来看,如果婚前的合约是双方自愿签订的,理应认为是有效的,如果当事人的一方婚后确实违背了合约条款,那么还是要承担违约责任的,如果真的有婚姻合约要签订,请读者们想清楚再签。 拓展延伸 婚姻合同在民法典中的法律地位和效力如何确定? 婚姻合同在民法典中的法律地位和效力是根据法律规定来确定的。根据我国的民法典,婚姻合同是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中约定权利和义务的一种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婚姻合同的法律地位是与其他合同一样,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监管。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婚姻合同应当符合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不得违反公序良俗,且双方自愿达成的合意有效。同时,婚姻合同的法律效力也受到法院的保护,在婚姻关系出现争议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因此,婚姻合同在民法典中具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结语 根据以上内容,民法典明确规定婚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婚姻合同应是双方自愿签订,并且内容符合法律规定,不违反公序良俗。婚前财产约定可以进行公证以增加可靠性,但即使未经公证,只要合法签署,也是有效的。根据民法典规定,如果一方违背合约条款,将承担违约责任。因此,婚姻合同在民法典中具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结婚 第一千零五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 (一)重婚; (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 (三)未到法定婚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离婚 第一千零八十条 完成离婚登记,或者离婚判决书、调解书生效,即解除婚姻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离婚 第一千零七十六条 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