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证人证言的可靠性:如何评估证人证言的真实性 |
释义 | 刑事诉讼法规定,证人证言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但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双方质证并查实。其他证据如物证、书证、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供述等也可以作为定案的依据,但都必须经过查证属实。 法律分析 看具体情况定。《刑事诉讼法》中只有证人证言也是可以定罪的,前提是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质证并且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一条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质证并且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法庭查明证人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的时候,应当依法处理。 第五十条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证据包括: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人证言; (四)被害人陈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六)鉴定意见; (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拓展延伸 多个证人证言如何影响定罪结果? 多个证人证言在定罪结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有多个证人提供相互独立且一致的证词时,这通常会增加定罪的可信度。多个证人的证言可以相互印证,从而形成更加完整和可靠的证据链。此外,多个证人的证言还可以弥补某个证人证词的不足或缺漏,从而提供更全面的证据支持。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多个证人的证言也可能存在矛盾或不一致的情况,这可能会对定罪结果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评估多个证人证言时,法庭需要综合考虑其可信度、一致性和相关性等因素,以确保定罪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结语 证人证言在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可信度需要在法庭经过质证和查证后方可作为定案的根据。多个证人的一致证词通常会增加定罪的可信度,形成更完整和可靠的证据链。然而,法庭也需注意多个证人证言可能存在的矛盾情况,并综合考虑其可信度、一致性和相关性等因素,以确保定罪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有意作伪证或隐匿罪证的证人,法庭将依法进行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四章 辩护与代理 第三十七条 辩护人的责任是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四、质证:第七十二条 证人应当客观陈述其亲身感知的事实,作证时不得使用猜测、推断或者评论性语言。 证人作证前不得旁听法庭审理,作证时不得以宣读事先准备的书面材料的方式陈述证言。 证人言辞表达有障碍的,可以通过其他表达方式作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四、质证:第七十五条 证人出庭作证后,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证人出庭作证费用。证人有困难需要预先支取出庭作证费用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证人的申请在出庭作证前支付。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