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事诉讼一审法官受贿二审维持原判再申诉能成立吗 |
释义 | 可以。二审判决为终审判决。如果判决有错误可以申请再审。申请再审原则上向上一级法院申请,但是原被告双方均为公民或者一方当事人人数众多的也可以向本级法院申请。人民法院驳回再审申请后,可以向同级检察院申请检查建议,或者向上级检察院申请抗诉。人民法院驳回再审申请是是向检察院申诉的前提。 一、合同纠纷二审不服 法律规定,二审判决确实有问题,在审理程序、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等方面存在错误的,当事人可以申请进入审判监督程序,当事人有权在二审判决生效后6个月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再审被驳回后,案件确实存在事实不清、法律适用错误及程序问题,当事人仍然有权申请人民检察院抗诉。 二、公民不服法院判决怎么解决 当公民不服法院判决时,有以下救济方式: (一)上诉:当事人不服当地人民法院一审判决的,有权自判决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当事人不服当地人民法院一审裁定的,有权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二)申请再审:当事人对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有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得停止判决和裁决的执行; (三)向检察院申请抗诉。 三、民事再审的条件是什么 民事再审的条件如下: 1、人民法院判决、裁定、调解书已经生效。可以申请再审的裁判,包括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作为一审法院作出的依法可以上诉,但当事人在法定期间内未提起上诉的裁判、第二审人民法院作出的终审裁判以及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一审裁判。可以申请再审的调解书包括一审法院和二审法院在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的基础上制作的调解书; 2、申请人只能是当事人或者特定的案外人。即原审中的原告、被告、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和判决其承担义务的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以及上诉人和被上诉人; 3、必须在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后两年内提出。超过2年期限的,即使申请再审的理由再充分,也不能引发再审程序; 4、必须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即上一级法院。但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双方都是公民的,可以向原审法院申请; 5、必须具备法定的再审理由,具体如下: (1)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2)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 (3)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 (4)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 (5)对审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 (6)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7)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的; (8)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或者应当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的; (9)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 (11)未经传票传唤,缺席判决的; (12)原判决、裁定遗漏或者超出诉讼请求的; (13)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 (14)审判人员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一、民事再审的注意事项如下: 1、当事人不服高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一审、二审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可以向原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的,应当通过原高级人民法院提交申请再审材料; 2、申请再审的当事人为再审申请人,其对方当事人为被申请人; 3、申请再审的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应当属于法律和司法解释允许申请再审的生效法律文书; 4、申请再审应当依据法定事由提出;对生效调解书申请再审的,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一条的规定提出。再审申请人申请再审应不超过申请再审期限; 5、再审申请人应当提交再审申请书一式两份,并按照被申请人及原审其他当事人人数提交再审申请书副本。 二、再审有三种启动方式: 1、当事人主动申请再审; 2、检察院发现审判错误的,可以抗诉或者发出检查建议; 3、法院自身发现错误,依职权提起再审。 综上所述,民事再审的条件包括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等。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