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行政复议在行政诉讼中的重要性
释义
    行政诉讼可不经行政复议直接提起,有三种途径:1、向工商局请求赔偿,如不满意可向上级机关提起行政复议或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2、可直接向上级机关提起行政复议并提出赔偿要求,不满意可向法院上诉;3、可直接向法院提起上诉并一并提出赔偿请求。
    法律分析
    行政诉讼不一定要先行政复议,当事人可以不通过行政复议而直接提起行政诉讼。有三种途径实施救济:
    1、向工商局请求赔偿,如果对于赔偿等问题无法达成一致,可以像工商局上级主管机关提起行政复议或者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2、可以直接向工商局上级机关提起行政复议同时提出赔偿要求。如果对行政复议结果不满意,则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3、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并在诉讼中一并提出赔偿请求。
    拓展延伸
    行政复议制度的法律地位和实践意义
    行政复议制度在我国行政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法律地位和实践意义。首先,行政复议制度作为行政争议解决的一种方式,为公民和法人提供了一种便捷、低成本的争议解决途径。其次,行政复议制度有助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确保行政机关行使权力的合法性和公正性。此外,行政复议制度还能够促进行政机关的自我监督和自我纠错,提高行政效能和廉洁度。在实践中,行政复议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平正义,增强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满意度。因此,深入研究行政复议制度的法律地位和实践意义,对于推进法治建设和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行政诉讼既可通过行政复议,也可直接提起。救济途径有三:
    1、向工商局请求赔偿,可提行政复议或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2、可直接向工商局上级提起行政复议并要求赔偿,不满可向法院上诉;
    3、可直接向法院上诉并提出赔偿请求。
    行政复议制度在我国具有重要地位和实践意义,为公民提供便捷、低成本的争议解决途径,保护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提高行政效能和廉洁度。研究法律地位和实践意义,促进法治建设、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二十九条申请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提出行政赔偿请求,行政复议机关对符合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应当给予赔偿的,在决定撤销、变更具体行政行为或者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时,应当同时决定被申请人依法给予赔偿。
    申请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时没有提出行政赔偿请求的,行政复议机关在依法决定撤销或者变更罚款,撤销违法集资、没收财物、征收财物、摊派费用以及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具体行政行为时,应当同时责令被申请人返还财产,解除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措施,或者赔偿相应的价款。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6:5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