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网络散布虚假信息罪是什么?
释义
    明知是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等信息而故意在网络上散布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构成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其量刑标准是:
    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规定,明知是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等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网络上散布谣言怎么判刑
    根据《刑法》规定: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多次拨打报警电话,进行假报警并散布虚假的恐怖信息,是否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年月9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5次会议通过了刑法修正案(三),该修正案第八条增设了“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据该法条,行为人实施的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行为只有达到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程度,才能追究其刑事责任。因而,是否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是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扰乱社会秩序往往指引起社会恐慌,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活动无法正常进行,一般表现为致使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正常的工作、生产、经营、教学、科研等秩序被迫停止或中断一定时间,或者引起一定区域内的社会公众心理恐慌,感到自身安全受到威胁,无法正常地生活、学习、工作。如果行为人多次拨打报警电话进行虚假报警的行为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例如造成有关部门实施人员疏散,引起公众极度恐慌的,或者致使相关单位无法正常营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则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网络散布谣言立案标准是怎么样的
    网络散布谣言立案标准:网上散布谣言会构成诽谤罪。
    诽谤罪的立案标准为:
    第一、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
    第二、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
    第三、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
    第四、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
    我国刑法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网络散布谣言立案标准是怎么样的
    网络散布谣言立案标准:网上散布谣言会构成诽谤罪。诽谤罪的立案标准为:第一、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第二、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第三、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第四、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我国刑法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构成?
    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客观要件。客观方面表现为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主体要件。本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6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主观要件。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
    
     该内容由 石万斌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 14:5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