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谁在党内进行监督? |
释义 | 党内监督主体包括中央组织、纪委、党委(党组)、基层组织和党员。党委(党组)在党内监督中负主体责任,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履行监督职责包括领导监督工作、加强纪委领导、监督党组织和成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法律分析 党内监督主体有四种。分别是党的中央组织的监督、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监督、党委(党组)的监督、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的监督。根据法律规定,党内监督主体专指党内监督活动中对党内各方面工作以及党内的组织、干部和党员实施监督的党的各级组织、专门机关(即各级纪委)和全体党员。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第十五条党委(党组)在党内监督中负主体责任,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党委常委会委员(党组成员)和党委委员在职责范围内履行监督职责。党委(党组)履行以下监督职责:(一)领导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党内监督工作,组织实施各项监督制度,抓好督促检查;(二)加强对同级纪委和所辖范围内纪律检查工作的领导,检查其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情况;(三)对党委常委会委员(党组成员)、党委委员,同级纪委、党的工作部门和直接领导的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监督;(四)对上级党委、纪委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开展监督。 拓展延伸 探索党内监督机制的有效性 党内监督机制的有效性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党内监督是指党内各级组织对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实施监督,确保党的纪律和政策得到贯彻执行。有效的党内监督机制能够促进党的建设和发展,保证党的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首先,党内监督机制能够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通过严格的监督和制度约束,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党员的形象。 其次,党内监督机制有助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能力。通过监督,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领导干部的错误和不足,推动其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道德水平,确保党的事业能够顺利进行。 此外,党内监督机制还能够加强党内民主,提升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党员能够更好地行使监督权利,参与党内决策和评议,推动党的事业发展更加民主化、科学化。 综上所述,党内监督机制的有效性对于党的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才能确保党的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能够恪守党的纪律和政策,为实现党的宏伟目标不懈努力。 结语 党内监督机制的有效性对于党的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通过严格的监督和制度约束,能够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党员的形象。同时,监督机制有助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能力,推动领导干部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道德水平。此外,监督机制还能够加强党内民主,提升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才能确保党的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为实现党的宏伟目标不懈努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二章 监察机关及其职责 第十条 国家监察委员会领导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上级监察委员会领导下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修正):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七节 监察委员会 第一百二十七条 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监察机关办理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应当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执法部门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2019修订):第二章 检察官的职责、义务和权利 第八条 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除履行检察职责外,还应当履行与其职务相适应的职责。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