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怎样有效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
释义 |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首先,要加强法制宣传,扩大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辐射力。走进学校和社区、对未成年进行法律宣传,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指派相关人员做法制辅导员到各中小学讲法制课,用生动的案例让他们得到警示,增强他们的法律观念。 其次,完善组织网络,与社会各方协调,努力形成帮助失足青少年的网络合力。引导政府部门、司法部门、基层组织、学校、社区、妇联、共青团、工会等选派专门人员共同参与到关心、帮教、感化、挽救失足青少年中来,让他们担当心理咨询师和心理调解员。呼吁全社会共同来关心未成年人的生活、学习,向他们伸出爱心之手,深入到学校、村街和社区,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帮助经济有困难的青少年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问题,特别是要充分关注留守青少年及单亲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形成网络合力。 最后,案件延伸服务,加大教育和引导力度,有效预防未成年人再次犯罪。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而法院只是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最后一道屏障,对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法院在案件审理中,加强教育和引导也是预防未成年人再次犯罪的有效途径。这样就会达到“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也会取得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 要强调的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必须首先解决父母的问题。如果没有合格的父母,那么,很难有合格的子女。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必须首先解决未成年人的父母责任问题。只有让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切实履行法定的职责,才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对于未成年人犯故意伤害罪的,要是造成的是轻伤的话,则要求已满16周岁,但如果是重伤或死亡的话,则只要已满14周岁就可以了。此时对未成年人的处罚一般是按照相应的情节,从轻或减轻处罚。 一、校园暴力法律法规 校园暴力至今我国没有任何法律法规约束,但如果校园暴力者已经成年施暴,则将触犯治安管理条例更严重的会触犯刑法。但校园暴力一般为未成年人,所以对于未成年人国家有未成年人保护法,针对未成年人犯罪有明确规定,不满14周岁,不受任何处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不处罚或者减轻处罚。 一、发生校园暴力的处理方法如下: 1、立即报警。校园暴力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财产权利为主的犯罪,还会危害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 2、安保介入。学校安保部门第一时间介入,安保干部根据现场情况,采取相应应急处置预案。如发生劫持人质事件,要避免人质受到伤害,安保干部尽量与歹徒周旋,等待出警民警到达; 3、保护好被侵害人。最快速度使被侵害人脱离施暴者,并远离危险环境,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送医或专人陪护,并及时通知学生家属; 4、疏散附近人员。学校职能人员要全力保护在现场或附近的学生,并迅速疏散至安全的地方; 5、保护现场。配合警方调查处理,在警方的指导下维持秩序和善后处理。 二、未成年人案件审理的保护规定如下: 1、法庭审理不公开的原则。相关法律明确规定,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2、对未成年人案件的资料保护的原则。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判决前,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材料。为此我国为了教育保护未成年人适应未成年的特点,健全了一套不同于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未成年人案件的诉讼程序; 3、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综上所述,校园暴力至今我国没有任何法律法规约束,但如果校园暴力者已经成年施暴,则将触犯治安管理条例更严重的会触犯刑法。但校园暴力一般为未成年人,所以对于未成年人国家有未成年人保护法,针对未成年人犯罪有明确规定,不满14周岁,不受任何处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不处罚或者减轻处罚。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判决前,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材料。为此我国为了教育保护未成年人适应未成年的特点,健全了一套不同于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未成年人案件的诉讼程序。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