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患者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
释义 | 人民法院可提起诉讼,被告应对过失行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法院可根据过错程度确定被告承担40%赔偿责任。注意,医院外部救护车由社会服务机构提供,医院不负赔偿责任。 法律分析 1、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被告应当对其过失行为造成的损害后果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2、法院可以根据被告的过错程度,确定由被告对原告的损害后果承担40%的赔偿责任。需要注意的是,现在很多医院的救护车都不是医院内部的而是外面社会服务机构的,此时医院是不承担任何赔偿责任。 拓展延伸 如何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患者的合法权益保护是医疗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首先,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制度,确保患者的知情权、隐私权和自主决策权得到尊重。其次,加强医患沟通,提供清晰的医疗信息,让患者能够理解和参与决策过程。第三,加强监管,建立投诉渠道,及时处理患者的投诉和纠纷,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此外,加强法律宣传和教育,提高患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也是重要的手段。最后,加强医疗纠纷的调解和解决机制,为患者提供公正、高效的解决途径。通过这些措施,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结语 在保护患者合法权益方面,我们应加强法律宣传和教育,提高患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同时,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制度,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隐私权和自主决策权。加强医患沟通,提供清晰的医疗信息,让患者能够参与决策过程。加强监管,建立投诉渠道,及时处理患者的投诉和纠纷。同时,加强医疗纠纷的调解和解决机制,为患者提供公正、高效的解决途径。通过这些措施,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九条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具体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明确同意;不能或者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明确同意。 医务人员未尽到前款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二条 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 (二)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 (三)遗失、伪造、篡改或者违法销毁病历资料。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