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法律是否具有权威取决于
释义
    法律是否具有权威,取决于四个基本要素:
    1.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的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占主导地位和起决定性的法律有权威,否则无权威。
    2.是法律本身的科学程度,反映客观规律和人类理性的法律有权威,否则无权威。
    3.是法律在实践中的实施程度,在实践中得到严格实施和一体遵循的法律有权威,否则无权威。
    4.是法律被社会成员尊崇或信仰的程度,反映人民共同意愿且为人民真诚信仰的法律有权威,否则无权威。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共同体现,是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政府制定的,应当具有最高的权威。在一定意义上,法律的权威就是执政党的权威、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和人民政权的权威,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正信仰。
    一.法律权威的含义
    法律权威是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是法律应有的尊严和生命。
    二.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
    全体社会成员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不仅是保证法律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和要求,也是保障个人平安幸福的底线和红线。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对全面依法治国至关重要。
    ①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核心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
    ②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重要。法律权威是国家治理的坚实基础和关键
    ③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我国法律保护和实现的是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本质上讲,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就是尊重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其他合法权益的具体实践,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具体实践
    ④尊重法律权威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
    三.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翁,是法治国家的建设者和捍卫者,尊重法律权威是其法定义务和必备素质。
    ①信仰法律。
    ②遵守法律。要用实际行动捍卫法律尊严,保障法律实施。处理问题、作出决定时,要先问问在法律上“是什么”和“为什么”,是否合法可行。
    ③服从法律。应当拥护法律的规定,接受法律的约束,履行法定的义务,服从依法进行的管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④维护法律。争当法律权威的守望者、公平正义的守护者、具有良知的护法者。
    四.法律权威特征
    至高无上性、普遍实施性、本源性、崇高威望性
    首先,法律必须在整个社会调制机制和全部社会规范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不得以政策、道德、习俗等调整手段或其它社会规范冲击或代替法律。法律实施监督的力度加大,司法、执法水平逐步提高,冤假错案逐渐减少;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严格依法定程序制裁违法犯罪行为,保护人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被严格控制在法制范围,维护了政治稳定的大局和团定团结的建设环境,从而保证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社会主义法律及相关制度正逐步显现出其巨大的力量和崇高的权威。
    法律权威作为一种实践性权威,要求人们在权衡各种因素之后最终接受法律权威的指引。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点任务。法律监督是实现宪法法律权威的重要保障。推动执法司法机关树立、养成共同的执法司法理念。推进新时代法律监督全面发展,使强项更优、把弱项补强。坚持以办案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实现监督与办案有机统一。落实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要求,加强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建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行政强制,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
    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
    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9:02:21